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在西方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之中。本文选取爱伦·坡的《黑猫》、吉卜林的《独来独往的猫》、海明威的《雨中的猫》、霍尔的《施瓦茨小姐》、莱辛的《老妇与猫》及欧茨的《白猫》等6篇关于猫的英美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从凝视理论出发,以猫与他者的关系为主线,探讨不同语境下猫与“他者”的联系。论文首先结合《老妇与猫》和《雨中的猫》探讨流浪猫与种族凝视下文化他者的关系,认为小说中的海蒂与美国妻子是跨国语境下文化他者,都是被凝视的对象,受到压迫和控制。正如无家可归的流浪猫,东方吉普赛人海蒂因不遵从西方社会规范,遭到排斥与放逐。美国妻子在旅店老板和侍女所发出的欧洲凝视的诱导与压迫下舍弃雨中的猫,抛弃了自我的美国文化身份。其次,结合《黑猫》、《雨中的猫》及《白猫》三篇小说,剖析宠物猫与男性凝视下女性他者的关系,认为小说中的女性与猫都沦落为男性凝视的对象,她们形成命运共同体,结成反抗男性凝视的同盟。《黑猫》中的妻子完全内化男性凝视,普罗托对男性凝视进行了反抗,但是她们终究都成了男性凝视的牺牲品。美国妻子既渴望打破传统性别角色,又对传统女性角色恋恋不舍,而玳瑁猫既希求获得野猫的自由,又舍不下宠物猫的安逸生活,于是她们常常游走于反抗与不反抗这两种状态之中。《白猫》中,艾丽萨与白猫米兰达通过获得身体控制权、歇斯底里的模仿对男性凝视进行了有效的对抗。由此也可以看出,时代背景与女性对男性凝视的态度也紧密相连。最后,论文结合《黑猫》、《白猫》、《施瓦茨小姐》、《独来独往的猫》及《老妇与猫》,以动物的主体性为切入点,揭示猫叛逆行为体现了动物主体性,反思人类对动物进行他者化的问题。同时,作者自身与猫的相处经历进一步说明猫的主体性。坡笔下的黑猫具有了人的理性,而人的行为则更多的受本能的驱使,于是人与动物的理性之界被打破。缪尔先生与施瓦茨小姐无法忽视猫发出的凝视,不得不承认猫的伦理主体地位。独来独往的猫与蒂比对人的漠不关心,是猫保持其独立与野性的表征,也是反驯化的结果。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猫意象的设置彰显了族裔凝视下文化他者与男性凝视下女性他者的处境与地位,展示了动物主体性,体现了作者对弱势他者的人文关怀,在动物问题上的文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