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判科学认识论——认识与旨趣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ar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认识论亦称科学方法论,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而言,科学方法论包括经验自然科学方法论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鲜有人探讨一种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认识论问题。哈贝马斯是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在其早期的研究中,哈贝马斯比较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比较关注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在其《社会科学的逻辑》一书中,哈贝马斯区分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不同样式,在随后出版的《认识与兴趣》一书中,他是从解放的旨趣为根本的依据来对批判科学认识论进行了重新的构建。   哈贝马斯在《认识与旨趣》中以实证主义作为批判对象,他认为实证主义取消了科学知识构建应有的前提反思维度,以知识学取代了认识论。而某种科学认识实际上都是与某种特定的认识——旨趣结构相应。经验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认知旨趣相应,解释性的社会科学与实践的认知旨趣相应,而批判的社会理论则与解放的认知旨趣相应。本文从哈贝马斯的《认识与旨趣》文本出发,从解析康德的认识批判理论和黑格尔的反思认识论,以及马克思的批判实践理论入手探索了批判科学认识论的理论渊源;通过分析哈贝马斯对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历史主义以及费希特的实践哲学思想、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思想和尼采的社会理论的批判,梳理了批判科学认识论的生成逻辑;进而以“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从独白到对话”和“从知识学重回认识论”三个方面探析了批判科学认识论的理论主旨。
其他文献
研究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建构主义方法体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教育质量受到社会的质疑。网络教育面临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网络教学效果来提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心灵哲学中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了解自己和他人,即我们如何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思想等进行识别。人类最明显的社会特征是对他人心智进行阅读,即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