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无论从产业状况还是艺术状况都可视为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荣阶段。有意思的是这一时期的电影几乎全部产于上海。这种生产和创作上的单一地域特点,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新史学”和文化分析、社会心理分析等方法为主要理论资源,借鉴“上海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力求将逻辑推论建立在对历史情境的描述之上。通过重读那一时期上海为它的流行文化“电影”所提供的文化语境,论证上海给了亟需获得给养的中国早期电影一个基本的生存机制和生存动力,并试图系统地梳理出中国早期电影在产业生成和文本演进过程中的发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