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组数据在桦木科生态适应、物种形成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tsw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二代测序仪的应用,获得大量的转录组数据已经相对便宜,为基于‘大数据’研究植物生态适应和系统发育提供了基础。桦木科分布广,适应性强;而科内属间关系清楚;从而为利用转录组数据研究植物生态适应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提供了比较好的研究对象。本论文首先通过比较环境适应性独特的毛榛和欧洲榛揭示了榛属内部物种分化和生态适应性机制,接着通过虎榛子属3个种的比较转录组分析揭示了虎榛子属3个种的生态适应和生殖隔离机制,最后利用更多桦木科物种的转录组数据探讨了不同方法建立系统发育树的情形。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总结如下。1.毛榛是中国境内一种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榛属植物,它极其耐寒,而且对真菌有极强抵抗能力;但其近缘物种欧洲榛却不具有这些特征。通过毛榛转录组分析,我们第一次揭示了被子植物中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通过与欧洲榛转录组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两个物种直系同源基因中分化最大的基因跟真菌抗性和低温耐受紧密相关。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毛榛生态适应性的遗传基础。2.虎榛子属是一个仅有三个种的小属,由于这三个种的物种分化和物种形成既涉及南北的地理隔离,又涉及同域物种形成,因此是非常理想的物种进化研究对象。本论文首先对这三个种转录组测序,并对组装出的EST序列进行了比较转录组分析。通过比较直系同源基因在3个种间分化程度的差异,我们发现铁离子吸收相关基因可能影响虎榛子属物种南北分化。不仅如此,虎榛子与滇虎榛子近缘的差异分化基因以及居间虎榛子与滇虎榛子近缘的差异分化基因都在在叶绿体基因和生殖相关基因上富集;这一结果与此前叶绿体DNA显示滇虎榛子与虎榛子和居间虎榛子都具有共有单倍型,而虎榛子与居间虎榛子没有共有单倍型的结论十分相似,揭示着一种潜在的核质互作和核质匹配。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直系同源基因在3个种间的适应性进化,并再一次揭示出叶绿体和生殖相关基因在3个种的物种分化与物种形成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同时,虎榛子是一个先锋物种和黄土高原的优势灌木,体现出较强的干旱适应力。为了揭示其抗旱的分子机制,我们找出了一系列抗旱相关基因的EST序列,它们参与脱落酸诱导的气孔调节、渗透压调节、叶黄素循环,脂质合成和水分运输等各个通路,可能对于该物种的干旱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加深了对虎榛子抗旱分子机制的了解。3.以前对于桦木科分子系统发育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对叶绿体DNA和核内ITS序列的研究,并且存在二者所建系统发育树不一致的情况。本论文从桦木科11个种的转录组数据出发,以夏栎为外类群,寻找了这12个种的直系同源基因,通过三种不同方法建立了这12个种的系统发育树;其中,单个基因分别建树后再生成一致性树的方法获得的系统发育树支持度较低,所有基因串联后使用bootstrap产生随机序列建树再生成一致性树的方法获得的系统发育树支持度最高,随机串联一定数量基因建树再生成一致性树的方法获得的系统发育树支持度跟串联的基因数目正相关,当基因串联后平均长度达到10000bp时,系统发育树的支持度可达100%。我们对4个单拷贝基因的建树研究,进一步表明序列长度对于高支持度系统发育树的关键性。我们通过核基因建立的高支持率桦木科分子系统发育树确证了之前使用叶绿体DNA获得的结果;其中串联基因数目对于系统发育树的影响对于该科内物种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树、乃至群体之间系统发育研究都有着指导意义。通过计算桦木科11个种直系同源基因的正选择,我们找出了一些与桤木生态适应性相关的正选择基因,对于虎榛属三个种的正选择研究进一步显示出金属离子结合与虎榛属生态适应密切相关,而叶绿体和生殖相关基因在虎榛属的物种分化与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在下颌后缩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由于佩戴矫治器会使患者出现不适应问题,导致有的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正畸治疗。本文对Twin—block活动型矫治器和FrankelⅡ矫治器治疗患者临床抱
通过对各种条件下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系统的设计优化 ,解决了传统设计存在的系统复杂、工艺繁琐、清理硐室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工程量大、投资高等缺点 ,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氨苄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
为了确保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建筑企业的发展更加具有竞争性和全面性,应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与统计产值进行探究。文章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
目的:对比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常规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参数的孕期变化并分析其产科临床意义。方法:将正常妊娠孕妇50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0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医院2011年1至5月和2012年1至5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设为干预前组及干
<正>Dear Editor,Glial tumors(80%), astrocytomas, and ependymomas are the most frequent histological types of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Bansal et al.,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