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正义问题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_624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时代存在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并非是个别的地方性、国别性或国际性问题,而是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富足与进步的问题,是全人类平等地共享所有文明成果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正义问题。
  全球正义是人类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路径之一。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不是哲学家的书斋想象,而是人类共同体的重要工作。全球正义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理论,其主要支持者是当代世界主义者。当代世界主义者将世界上每个个体看作是道德关切的基本单位,追求每个个体的道德平等和福祉。他们讨论人类在全球社会中应赋予彼此的正义义务,试图解决全球实践性难题。他们持有基本的世界主义立场,但在具体观点上存在差异及争议,为全球正义提供了多种思辨维度和多个实践方案。然而,全球正义作为全球化时代的思想试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国家主义对全球正义理论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它主张我们应赋予民族国家内部成员以正义义务,赋予非公民同胞以人道主义义务;主张以人民或民族国家为国际道德主体的国际正义,反对以个体为关切对象的全球正义。国家主义凸显了世界主义全球正义主要的理论问题,即在解释世界主义的一致性问题、全球正义义务的规范性来源问题、全球贫困和不平等的正义属性问题、全球分配正义的条件和保障问题、政治行动者的问题上缺乏正当的、强有力的理论说服力,揭示了全球正义在理论上的不足之处。
  在实践上,全球正义已成为全球社会实践中的热门话题。它不仅是学术共同体的努力方向,而且是世界范围内声势日渐浩大的全球正义运动的宣传口号和核心诉求。广泛的全球正义实践影响了国家议程、决策制定和政策落实,推动了各个国家更大范围的联合行动,推进了以公平正义为鹄的全球性制度建设和改革。然而当前的全球正义实践依然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认同上的团结性、观念上的统一性、动机上的持续性、建制上的有效性等。
  全球正义作为一种超国族主义的理论,其最大的困境是理论与现实间的紧张性。它必须从理论上证明自身的合法性,从实践上解决如何实施全球分配正义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证明全球正义的内生动力不是来自哲学思辨,而是发轫于全球合作体系不正义。基于这种事实不正义,人类社会对全球正义有着正当性要求和合理期望。一种更为合理的全球正义观的内核是地位平等主义。这种平等主义主张道德上的平等,其分配要求取决于道德平等概念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的表征。从经济上讲,它强调所有人平等地参与全球合作,主张个体有资格从该合作中平等地享有基本的全球地位益品。这要求全球经济合作共享原则。从政治上讲,它希望所有人能通过国家代理人平等地参与、表达和决定全球性议题,使得个体的利益得到平等关切和考虑。这要求全球政治公平原则。基于地位平等主义的全球正义观缓解了理论与现实的紧张性,为解决当前全球正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困境提供了思路。全球正义是人类未来可欲和可能的走向。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注重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凝聚课堂注意力。同时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训练的策略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训练;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写话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是习作,最后演变成写作。在这个过程中,难度系数会慢慢增加。所以,写
期刊
《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全文共分四部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概述、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认定、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立法的完善。笔者对刑法学界关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前述三个方面存在的争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立法的建议。文章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外关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立法以及我国关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
学位
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和风靡,以及伴生而来的涉及网络游戏内虚拟财产交易市场的形成,在网络设计、运营和使用过程中围绕着“虚拟财产”出现了一系列的纠纷和诉讼。这是网络与人们生活进一步紧密结合所出现的负面产物。各种侵犯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行为,例如盗窃、诈骗网络游戏内虚拟“货币”、“宝物”等虚拟财产,应该如何处理,属于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的真空地带,而此类案件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
学位
格式条款兴起短短百余年,因其使用的广泛性和与消费者利益联系的密切性,一直被广为关注。我国对格式条款研究的起步较晚,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在格式条款制度上又是问题多多,因而对格式条款的研究尤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格式条款特征入手,认为格式条款是为了和不特定的相对人缔约而预先拟定的,在缔约时不允许相对人协商的合同条款。接着,本文论述了对格式条款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分析了对其进行规制的四种途径
学位
一.土地征收的性质与宗旨  土地征收的性质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对私有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予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其主体是国家,相对人是土地所有权人,中国内地为拥有集体土地或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下称“土地权利人”);其客体是集体土地或具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  二.土地征收之目的  土地征收以公共利益为目的,这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只不过有些国家和地区对其
影响力交易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三章“定罪与执法”第18条规定的罪名,《公约》的规定如下:各缔约国均应当考虑采取必要的立法和其他措施,将下列故意实施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一)直接或间接向公职人员或者其他任何人员许诺给予、提议给予或者实际给予任何不正当好处,以使其滥用本人的实际影响力或者被认为具有的影响力,为该行为的造意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从缔约国的行政部门或者公共机关获得不正当好
惩治受贿罪,是目前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对受贿罪的研究,也是刑法学界必须长期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的主旨,在于试图结合刑法理论和审判实践,对受贿罪中的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不正当利益”和受贿罪的共犯等一些疑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努力探索立法精神,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并希望有助于立法的完善,能够对
学位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我国《合同法》首次对此作出了规定。但由于理论界及实践界尚对此有不同认识,因此笔者选中此题目进行研究。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及性质。包括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概念、债权人的撤销权与相关权利的比较、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性质。  第二章债权人的撤销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债权人的撤销权的价值论基础、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法理基础、债权人的撤销权与利益衡量。  第三章
学位
作为反垄断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应当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围绕着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展开研究,从豁免制度的概念、特征、对象、执行机构、豁免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基本国情,在借鉴若干国家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立法和执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略陈管见。  明确基本概念是研究豁免制度的前提。本文分析了豁免制度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学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于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显现,国际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上也逐渐成为热议的话题。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国际话语权是“软权力”的一种,它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际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操作能力、国际社会舆论的主导能力以及贡献理念的能力。在本质上表现的是一种国际政治的权力关系,国际话语权之争的实质是各国间国家利益的博弈。国际话语权不仅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