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与工资溢价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0、2000、2010年的跨省流动规模分别为1106.5万人、4241.9万人和8587.6万人(余吉祥,2013)。要实现2020年60%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的目标,1亿左右的农村人口将流动到城市生活(唐为、王媛,2015)。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空间集聚的根源是什么?新型城市化被视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最大的内需所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发[2016]8号)。那么农村劳动力流动主导的新型城市化能否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新型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是否具有“包容性”,绝大部分劳动力是否广泛受益于经济增长;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城镇劳动力、外地农村劳动力和本地农村劳动力,是否仅仅由于户籍身份的不同,在分享经济增长收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本文紧紧围绕上述三个问题,以省级、副省级和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集聚经济理论为基础,将集聚经济细分为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等假设前提下,引入“冰山”贸易成本,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表示间接效用函数,在Puga(1998)劳动力城乡流动模型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考察集聚经济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引导机制;然后分析城市层级的集聚经济效应,以西科恩和霍尔(Ciccone and Hall,1996、2002)模型为基础,识别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变量,并利用Shapley方法分析城市经济增长差异性;最后重点关注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分享,在Mincer(1974)工资方程基础上,判断城镇劳动力、本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农村劳动力在分享城市集聚经济带来工资溢价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上研究内容分别在文章中的四、五、六章详细阐述并进行实证检验。第四章在基本理论模型基础上,用市场潜能和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代理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建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非线性影响。第五章使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并选择“市辖区土地面积”和“2000年市辖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作为工具变量,识别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变量,检验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经济的贡献;并利用Shapley方法分解经济增长差异化指标,进一步确定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影响。第六章拓展Mincer的工资决定方程,利用CHIP2002和CHIP2007数据库,引入城市层级的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同时控制劳动力年龄、性别、婚姻、教育水平、经验等传统文献常用的劳动力个人层面变量,利用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城市集聚经济带给劳动力的工资溢价及其差异性。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集聚经济之间存在典型的非线性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金融外部性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这意味着金融外部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基础,只有当金融外部性达到一定的门槛值之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将随着金融外部性的增加而增长;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技术外部性之间存在“(?)”型曲线关系,城市集聚的技术外部性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有一个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作用。2.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是户籍制度削弱了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城市经济增长效应,并且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带来城市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ln(1+m)(m=市辖区农村劳动力规模/城镇劳动力规模)的回归系数是1.769,并在1%水平显著;m和金融外部性交叉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值,表明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外部性;而m和技术外部性交叉项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但是不显著,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最后运用Shapley方法分解城市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基尼系数、泰尔-L指数、泰尔-T指数,发现变量(1+m)对于基尼系数、泰尔-L指数、泰尔-T指数贡献分别为31%、43%和61%,对于三个差异性指标贡献均居于首位,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了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性。3.城市集聚经济带给劳动力较高的工资溢价,大幅度地提升了劳动力收入水平,新型城市化是广泛“包容的”的;但是工资溢价的分享具有差异性,城镇劳动力与外地农村劳动力在分享金融外部性带来的工资溢价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本地农村劳动力获得的工资溢价最低;技术外部性带来的工资溢价更多地被城镇劳动力分享,本地农村劳动力次之,外地农村劳动力最低。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上升1%,劳动力小时工资收入分别提升0.418%和0.124%,劳动力确实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获得好处。然而仅仅由于户籍身份的不同,在经济增长成果分享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镇劳动力、本地农村劳动力、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小时工资收入与金融外部性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17、0.332和0.421,这意味着城市集聚产生的金融外部性提高1%,城镇劳动力、本地农村劳动力、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小时工资分别提高0.417%、0.332%和0.421%。城镇劳动力、本地农村劳动力、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小时工资收入与技术外部性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44、0.119,0.072,这意味着城市集聚产生的技术外部性增加1%,城镇劳动力、本地农村劳动力、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小时工资收入分别可以提高0.144%、0.119%、0.072%,外地农村劳动力获得技术外部性带来的工资溢价最低,仅仅达到城镇劳动力的一半。最后,论文从发挥城市集聚经济效应和缓解户籍制度约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有助于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可持续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长期观测表明,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多种地震前兆表现中,非力学的电磁学方法在地震短临预报中亦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空间电磁场观测数据研究表明,电离层电磁现
托马斯·彼得·拉菲尔·拉斯莱特(1915-200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人口学家。他与爱德华·里格利合作,创建了享誉国际学界的剑桥人口与社会结构史小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较多关注他的家庭史和历史人口学研究,却忽视了他的政治思想史研究。殊不知,拉斯莱特的史学实践始于政治思想史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拉斯莱特重点研究了17世纪的两位历史人物,即父权论的鼓吹者罗
岩体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地质构造体,其宏观水力学性质取决于岩体结构,主要受结构面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形式控制。其结构面的大小、形态以及产状等在空间上分布的差异,使得岩体的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城市问题(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也不断涌现,给城市的空间规划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优化各区域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并及时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执行做出调整,准确识别城市功能区并理解其内部的空间交互模式至关重要。以往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往往会遇到数据获取成本较高、时效性差、识别不精确等问题。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思考,充分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意涵、现实价值及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策略。认真学习和探究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战略思考,不但有助于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能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梳理和评述了习近平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和发展路径的思想。引言部分介绍了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指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巯基,能结合金属离子的蛋白质。MT的结构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软体动物中,还存在于各类真核生物
新型高强A1-Zn-Mg-Cu铝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不仅受到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量造成的动态组织演变的影响,还不可避免的受到道次间保温时由于热变形产生的微观结构处于不稳定
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但边缘检测的效果依赖于输入图像的质量。在项目音质分级分选机中,由于设备运行的机械震动问题,耳机图像可能会产生运动模糊从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退化。严重的模糊会导致检测边缘缺失和畸变的问题,进而降低边缘检测的效果,并影响耳机的外圆检测和圆点定位的效果。针对图像复原技术应用到边缘检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项目应用要求,本文设计了具体的应用方案,旨在提升实际应用价值
随着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等工业中,铝合金切削加工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孔加工出现了粘刀、排屑难等问题,导致被加工材料表面质量
数字资产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需要及时存储且防篡改,同时还要方便对其进行共享、验证等操作。数据存证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金融、知识产权、电子合同、证据保全等。传统的数据存证系统大多和第三方平台合作,依赖于中心化管理,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对区块链技术和数据存证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将电子存证与区块链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解决了第三方平台在存证方面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