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其在网络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l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滞现象由于其深刻的实际背景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时滞通常是系统不稳定和性能恶化的主要根源之一.利用现有的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的往往是充分条件,降低结果的保守性是控制算法实用化、工业化的关键环节,目前还缺乏有关稳定性准则保守性的系统论述.针对标称线性时滞系统,本论文提出稳定性准则的等价性定义,深入研究稳定性准则的保守性问题.基于Lyapunov-Krasovskii稳定性理论,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对奇异时滞系统、Lur’e时滞系统、Markov跳变时滞系统以及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结合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给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进而以网络控制系统为应用背景,深入研究网络控制系统特有的问题,如:时滞、丢包和量化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控制器使得网络闭环系统渐近稳定.最后,以蒸馏塔为研究对象,将本论文提出的状态反馈迭代控制方法应用于蒸馏塔控制系统仿真.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现有的线性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其中某些方法的等价性,改变了目前以数值例子来验证结果有效性的处理方法,进而给出判断自由变量是否是冗余变量的有效手段,得出自由变量法更适于多胞型不确定时滞系统的结论.(2)应用积分不等式处理方法,分别导出了奇异时滞系统、Lur’e时滞系统、Markov跳变时滞系统以及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条件,并提出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的状态反馈稳定化控制器设计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所导出的结果具有更小的保守性.其中奇异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同时保证了系统正则、无脉冲.进一步,结合系统的二次性能指标,给出了奇异时滞系统和Lur’e时滞系统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结合系统的增益性能和相位性能指标,给出Markov跳变时滞系统耗散性控制器的设计方法.(3)应用积分不等式处理方法,导出具有时变时滞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条件,该条件克服了传统方法对时滞变化上界的依赖,允许时滞是快变的,更符合网络控制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丢包对状态估计的影响以及丢包的补偿策略,并结合系统的扰动抑制性能指标,给出使得时滞最大化的H_∞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保证闭环网络控制系统稳定的量化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揭示了数据丢包率、时滞和平均数率之间的量化关系.(4)应用本论文给出的算法对蒸馏塔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性能.这一部分内容是时滞系统理论面向实际工程问题的尝试性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的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评价级横比、皮髓质形态、砂砾样钙
摘要:剖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和主要环节,重点就教学理念、教师工作、学生工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了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并提出了“翻转课堂”总体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方案,总结了“翻转课堂”课前准备、课程实施、课后拓展等环节的主要工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正> 20年前,按照国务院的决定,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恢复建立。在总行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行以办理城乡商业性信贷业务为主,城市业务与农村业务并举、国内业务与国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及急救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急救科护士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医院急诊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适应现代护理需求
调查了皖南山区蝶类资源及属种区系成分,对蝶类资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本文就2014年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中,安徽男手以及其他各支参赛队伍在比赛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与理论分析,分析安徽男子手球队在比赛中的不足,寻找安徽男子手球队关键比赛输球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来建构新知识,促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新教材阅读材料中许多问题具有代
基因表达谱的可视化本质上是高维数据的降维问题。采用流形学习算法来解决基因表达谱的降维数据可视化,讨论了典型的流形学习算法(Isomap和LLE)在表达谱降维中的适用性。通过类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分析VEGF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癌组)并随
弗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反思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