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健全,劳动者权利越来越得到我国法律和广大劳动者的重视,劳动纠纷及争议迭出引发了公众对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权利实现问题的强烈关注,公众尤其是广大劳动者更加在意的是实际拥有的权利而非法律上规定的权利。近些年出现的吉林通化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开胸验肺事件、华为集体辞退员工事件等一系列的热点事件,方面反应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法治进程落后于经济的进步,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广大劳动者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真正地了解了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是不容侵犯的,是应该争取和维护的,更是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及其他相关途径真正得到实现的,这是法治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劳动者权利,又称劳工权利或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权利作为劳动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与劳动者的义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本文论述的焦点是从分析影响劳动者权利实现的五个主要因素即公权力部门、用人单位、工会、劳动者、社会舆论出发来找出更好的促进我国劳动者权利实现的办法或举措,以使我国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本文首先阐述了选择此题目的背景和意义,指出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劳动者权利实现的步伐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上述社会热点事件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社会问题,因而,研究此题目有其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紧接着,本文阐述了权利及权利实现的内涵,意在界定这两个复杂的概念。为进一步明确权利实现的概念,文章就易与之混淆的两个概念即权利冲突、权利救济展开辨析,使三者的概念边界清晰化。在权利实现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其他的权利运行方式,因而,非常有必要对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权利运行方式进行阐述,找到它们之间关系。之后,文章阐述了劳动者权利的概念,介绍了我国劳动者权利实现的现状,突出反映了我国劳动者权利实现现状形式比较严峻,在劳动者权利各个方面权利的实现上都存在着比较典型的权利实现不到位的情形。随后,文章从分析影响劳动者权利实现的五个主要因素即公权力部门、用人单位、工会、劳动者、社会舆论出发,为找出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对策做出一定的铺垫。在此之后,本文最后一章提出几点促进劳动者权利实现的对策,使广大劳动者真正享有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超越片面地探讨劳动者权利主体即劳动者以外的因素对权利实现的作用,深入地研究权利主体自身因素在权利实现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大环境下研究我国劳动者权利实现的问题。(2)分析近几年发生的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的劳动者权利受侵害的经典案例来分别阐述说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案例真实且能反映当今社会劳动者权利实现的主要阻碍因素,有利于说明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3)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大发展使得传媒的内容更加宽泛,也使得社会舆论的作用及影响更加强大。文章在指出传统媒体对劳动者权利实现起到舆论支撑作用的同时,更提出网络对劳动者权利实现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