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革故鼎新的时代变迁中,中国人的择偶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日益多元化、现代化。时至今日,中国单身人口已达数亿之多,迎来了第四次单身潮。但是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的单身现象却被窄化成了“剩女”现象。随着现实社会中“剩女”话题的不断发酵,2006年左右,“剩女”开始成为都市婚恋剧表现的对象。仅2011年,“剩女”题材的都市婚恋剧就有十多部,“剩女”形象在电视荧屏上呈现出一种“井喷”之势。目前学界关于“剩女”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对都市婚恋剧中“剩女”形象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与媒介传播中“剩女”形象的大量涌现是不相称的。本论文以都市婚恋剧为研究对象,以“剩女”形象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分析了都市婚恋剧中事业型“剩女”、情伤型“剩女”、爱情至上型“剩女”和“女结婚员”型“剩女”四种典型的“剩女”形象及其内涵。从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叙事线索和叙事视角五个维度剖析了都市婚恋剧中“剩女”形象的建构。指出,都市婚恋剧聚焦“剩女”,“剩女”形象集体出现,是媒介议程设置的结果。都市婚恋剧乐此不疲地表现“剩女”,将其作为“凝视”的对象,部分地迎合了观者的“窥视欲”,流露着男权意识,与其说是在为大龄未婚女性寻找解决问题之道,不如说是在对特定的未婚女性群体进行家庭话语的性别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