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诱发热失控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然而由于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易燃电解液和活性电极材料组成,在滥用条件下很容易引发电池自放热反应从而导致电池热失控甚至起火爆炸,这正是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不能杜绝的根本原因。内短路是一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成因,与过充、过热和外短路等电池热失控的成因相比,内短路造成的危害更大、监测和预防难度更大且更易发。锂离子电池内短路的常见诱因有机械滥用(针刺、挤压和重物冲击等)、生产缺陷和锂枝晶生长。为了进一步揭示锂离子电池的内短路机理,本文采用实验手段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针刺和锂枝晶导致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使用实验和数值模拟对传统钢针针刺导致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池荷电状态、刺针直径和针刺速度等参数对电池温升的影响,并对电池内部各热源产热功率和刺针散热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传统钢针导致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过程中,刺针扮演两方面的作用,决定短路电流和散热。一方面,刺针直径越大则短路电流和焦耳产热功率愈大;另一方面,刺针直径越大其从短路点散热的能力也越大。针刺时电池极耳电压随时间呈指数衰减,电压的波动和回升是由短路电流突降导致的过电势造成的。未热失控情况下电池内部的总产热量主要由短路点的焦耳产热贡献。基于对传统钢针导致电池内短路过程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低导热系数和低电导率的聚甲醛材料制作的电池针刺测试刺针,并采用针刺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聚甲醛刺针和传统的钨钢针触发电池内短路时电池电热响应的区别,比较了这两种刺针在电池内短路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如聚甲醛)制作的刺针代替传统钢针进行电池针刺实验时,可以大幅度地改善热量从短路部位经由刺针散失的情况,并指出聚甲醛针导致的电池内短路的主要短路方式是正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短路。最后,本文借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锂枝晶导致的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锂枝晶半径、锂枝晶数量和锂枝晶中心距对内短路过程中电池电热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锂枝晶导致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时,电池主要产热来源是正负极可逆和不可逆热;锂枝晶半径越大,短路电流、产热功率和电池最高温度等都越大;锂枝晶数量越多,总内短路电流、产热功率和电池最高温度都越大;锂枝晶中心距越大,则短路电流和产热功率越大,但由于受到电解液锂离子浓度的影响其增大幅度越来越小;锂枝晶中心距越大时电池总产热越大,系统平均温度更高,温度分布更均匀,但系统最高温度却反而较小。
其他文献
星期天上午,天气晴朗,灿烂的阳光照得人暖暖的。熊妈妈带小熊去游乐园玩儿,因为今天是小熊一周岁的生日。  小熊一路走一路瞧,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有趣。忽然,它看到灰熊先生在卖气球,五颜六色的气球在阳光下闪着丝绸般的光泽,真好看!小熊眼馋得不得了,它央求道:“妈妈,我要气球,我要红的、黄的、蓝的、紫的……”“好好好,宝贝,妈妈给你买!”熊妈妈宠溺地点着头。  一二三四五六 ,六个大气球递到小熊手中,
中午回到家,我一看媽妈准备的午饭,没有一样儿是我喜欢的,顿时一点儿胃口都没了。  妈妈发火了:“不吃就不吃,下午也别喊饿。”我也不高兴了,噘着嘴说:“我才不会喊饿呢!”  下午上课的时候,我的肚子像敲鼓一样,“咕噜噜,咕噜噜……”响个不停,弄得我根本没有心思听讲,一心盼着赶快挺吃点儿东西,哪怕是我平时不爱吃的饭菜也好呀!  终于放学了,我立刻飞奔回家,抓起桌上的饼干,狼吞虎咽地火吃起来。  经过这
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