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栓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及其共固定对Pb、Cu的吸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对粗毛栓菌形成菌丝球的物化条件、及不同物化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丝球对pb2+、Cu2+的吸附研究确定合适条件制备菌丝球;然后将菌丝球与培养好的蜡样芽孢杆菌共固定,制备杂合性生物吸附剂共固定菌。再以菌丝球、蜡样芽孢杆菌和共固定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的吸附时间、pH、吸附剂浓度和金属离子浓度对三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Cu2+的影响,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Langmuir、Frendlich、Temkin和Henry吸附方程拟合。最后将三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Cu2+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确定了0.3%硫酸铵、1%葡萄糖、0.1%吐温80和培养液pH4.5,在此基础上添加大量元素溶液、微量元素溶液和VB1作为菌丝球培养液;在孢子接种浓度为106个/mL,摇床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培养96h,收集菌丝球,其细胞干重达到2.314g/L,菌丝球光滑、较硬、大小均匀、平均直径1.78mm;在菌丝球浓度2g/L(干重),金属离子浓度.50mg/L,pH5.0的条件下吸附,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吸附体系总残留金属离子浓度,经计算,菌丝球对Pb2+、Cu2+的吸附量分别为17.93、10.87mg/g。 2.菌丝球、蜡样芽孢杆菌和共固定菌分别吸附Pb2+、Cu2+时,发现在吸附剂浓度为2g/L(干重),pH为5.0,金属离子浓度为50mg/L条件下吸附pb2+1h(Cu2+2h),吸附效果良好,其吸附量分别为17.93、22.76、24.22mg/g和10.87、9.98、12.20mg/g。 3.将菌丝球、蜡样芽孢杆菌和共固定菌分别对pb2+、Cu2+的吸附数据进行Langmuir、Frendlich、Temkin和Henry方程拟合,除蜡样芽孢杆菌吸附pb2+的Henry等温吸附线拟合相关系数r=0.776外,其余方程的拟合相关系数r都接近0.9或在0.9以上,四个方程都比较适合描述三种吸附剂对pb2+、Cu2+的吸附过程。在三种吸附剂对pb2+、Cu2+吸附的Langmuir方程拟合中,各方程特征常数K分别为:0.065、0.390、0.480和0.024、0.057、0.025L/mg;Q0分别为:37.17、31.63、52.22和27.24、16.58、31.73mg/g。Pb2+与三种吸附剂结合的稳定性大小顺序为:共固定菌>蜡样芽孢杆菌>菌丝球。Cu2+与三种吸附剂结合的稳定性大小顺序为:蜡样芽孢杆菌>共固定菌>菌丝球。三种吸附剂对Pb2+的最大吸附量(mg/g)大小顺序为:共固定菌>菌丝球>蜡样芽孢杆菌。三种吸附剂对Cu2+的最大吸附量(mg/g)大小顺序为:共固定菌>菌丝球>蜡样芽孢杆菌。 4.生物吸附剂菌丝球、蜡样芽孢杆菌和共固定菌的红外光谱图主要由蛋白质的吸收带、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带和含硫、磷酸基团的吸收带组成。重金属离子除了与菌体之间产生静电吸引外,还与生物吸附剂的有机高分子物质及活性基团结合。各吸附剂吸附Pb2+、Cu2+时,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是羟基、羧基、磷酸基和含硫基团;蛋白质的氨基和其它分子的叔胺或磺胺基团更倾向于结合Cu2+。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会议
报纸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