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近震源强震动观测数据快速解算同震位移场并反演震源模型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的孕育、发生、发展规律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目标和前沿课题之一而高精度近断层同震位移场的展布特征不仅揭示了地震的破坏范围、程度及其衰减特征、震源位错的机制、断层结构的复杂性等要素信息,还可以用其反演震源滑动模型,从而在空间上精细刻画地震的发生、发展过程,最终利用该滑动模型进一步计算后续库仑应力变化及影响范围,从而分析研判震后断裂本身或相邻断裂的发展趋势等。目前,同震位移场主要通过空间对地测量技术如GPS、InSAR等方法获取。主要是因为GPS、InSAR解算的地表静态永久位移精度较高,可达mm级。但两者均因解算方法和程序复杂、资料获取成本较高、解算周期相对较长等原因,其结果往往无法快速获取或共享。因此,上述资料大多用于震后的科学研究,难于应用于震后72小时的紧急救援和灾害快速评估等地震应急响应工作。而强震记录大多实现了实时或准实时传输,且观测仪器及其安装和运维成本较低,因而资料相对廉价且易于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强震资料解算方法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简单易行,方便快捷。但在使用强震资料解算同震位移场时,由于环境干扰、仪器自噪声,强震时近断层地表倾斜和旋转等原因,直接使用强震加速度时程两次积分得到的位移时程存在明显的基线漂移,因此需要对强震记录进行有效的基线校正。本文采用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汪荣江博士提出的改进自动经验基线校正方法SMBLOC,对2016年4月116日日本熊本Mw7.0级地震和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佩鲁贾Mw6.2级地震的近场强震记录进行快速自动基线校正给出了各自的同震位移场,并与可获取的GPS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单独和联合强震和GPS两种资料反演震源滑动模型,并根据震源模型进一步正演近场全空间预测位移场分布。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日本熊本地震强震资料和GPS资料给出的水平同震位移场最大幅值均在1OOcm左右,均表明震源机制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正断分量。强震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别出现在震中东北侧的KMMH16台和KMM005台,约为104.5cm和58.Ocm。(2)日本熊本地震的3种震源滑动模型均表明,此次地震呈双事件特征,以东北侧破裂为主,主要滑动没有发生在初始破裂点附近,而是集中在第二次事件周围;基于GPS和强震滑动模型所得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5.87m和5.10m,反演的矩震级均在Mw7.1左右。(3)意大利佩鲁贾地震利用强震和GPS两种不同的资料、不同的解算方法给出的水平位移场幅值均为cm级,量级一致,均表明断层的错动以正断为主,兼少量走滑。强震的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为3.9cm和5cm,出现在距离震中最近的AMT台。(4)意大利佩鲁贾地震2种震源模型静态滑动范围基本一致,最大滑动均发生在震中东北侧。强震模型表现出明显的双事件特征,较大滑动分布在震中东北侧和东南侧;GPS模型在震中东南侧的滑动相对较小,其双事件特征不明显。两种模型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0.96m和0.86m,较为接近;反演的矩震级均在Mw6.3左右。佩鲁贾地震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SMBLOC方法解算震级Mw6.0-6.5级地震的同震位移场,并反演震源滑动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5)文章分析了两个不同震级区间、不同震源机制的内陆地震。基于反演所得的震源滑动模型正演模拟计算了网格化空间(预测)水平同震位移场,两个网格化预测位移场较大位移展布区域均与震后报告中受灾严重的地区基本一致。表明在台站分布足够密集且分布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利用近场强震资料快速解算同震位移场并反演震源滑动模型,可为震后应急救援、震灾快速评估、灾后震情趋势研判等工作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信息。
其他文献
党中央根据十九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方略,以便监督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本文在梳理我国监察权运行机制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监察体制改革热点及难点,对新时代国家监察权运行机制展开论述。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使用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核心概念包括政治权力、行政监督与运行机制等内容;理论基础包括分权制衡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马
目的本研究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与载辛伐他汀的PLGA微球相复合(SIM/PLGA/CS/HA),以期构建一种具有局部缓释辛伐他汀功能的仿生组织工程支架。该SIM/PLGA/CS/HA支架在体内
当前,各种腐败现象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一步步增长以及改革开放、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进行而凸显出来,严重的影响着社会,成为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我国全面从严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二者都是以自然美学的观点作为基本出发点,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形成相对一致性的联系。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意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达形式,深刻的领略、感受古人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的态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探索传统山水画对园林艺术空间审美的影响。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在表现内容、审美表达、风格手法以及呈
随着对网络安全的不断重视,人们已将网络入侵检测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保护计算基础设施免受恶意攻击的重要对策。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软件或者硬件组件,用于监控计算机系统并分析其中发生的事件以发现入侵迹象。目前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包括:基于模型的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技术、基于数据挖掘的技术等。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当前网络攻击流量比较多,数据采集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针
隧穿电离是原子和分子强场电离的第一步,作为强场电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量子现象之一,一直是超快光物理基础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且备受关注的一个课题。少周期超短超强激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在亚光周期时间尺度上深入理解强场物理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基于阿秒条纹谱技术而发展的阿秒钟(attoclock)技术,其时域测量精度可达几阿秒,为研究电子在强场隧穿电离过程中发生的超快动力学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手段。本文我们
虚拟实验平台是虚拟现实的一项重大应用,虚拟手仿真技术也是虚拟现实的一类重要研究领域。虚拟实验平台中的物体形状规则,多处于受限交互中,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碰撞交互和更全面的运动控制方法。此外现有的运动控制方法尚不能较好地得到控制结果的效果体现,需要能体现真实性并满足实时性的仿真方法。本文围绕着虚拟实验平台中的虚拟手受限交互和仿真展开研究。本文定义了抓取和按下这两种特定的交互动作及判定方法,通过手部接触点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以急性肺脏出血或慢性纤维素性胸膜粘连等为特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Apx外毒素是APP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且有ApxI、ApxII、ApxⅢ和ApxⅣ4种毒素因子,其中ApxⅠ可引起疾病出现肺部典型病变
2019年中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技术创新已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政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具备了技术创新的所有要素,兼顾了研发与实用,是广泛存在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然而,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也伴随着利益分配问题的出现,不同的联盟利益主体往往对利益有着不同的诉求,生产部门的逐利性决定了企业首先要谋求中短期经济效益,而学研部门需要长期的研发支持
从单目图像中推理物体的遮挡关系是计算机视觉基础任务之一。从观察者的角度看,遮挡关系反映了场景中物体之间的相对深度差异。因此,遮挡关系推理也是感知和理解场景的重要步骤之一,可用于物体检测、分割和3D重建等。遮挡关系推理用遮挡边缘来描述物体,并用方向值描述物体之间的遮挡次序。然而前人的方法中,遮挡边缘存在较多误检和漏检,并且遮挡关系推理的误检率较高。其原因是他们忽视了遮挡边缘和遮挡次序之间同时存在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