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仪式的“形式化”倾向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x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仪式本身是人类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超越现实生活固定的、非功利性的、可复制的行为活动,它是具有意义表达的神圣性活动。现实中,仪式已经普遍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学校仪式也由此衍生而来,学校仪式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在学校场域内进行的一套具有象征意义表达的、固定形式的、且可复制的程式活动。学校仪式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学校仪式包括学校“仪式化”行为,学校典礼以及学校礼仪,学校仪式的操演有包括场景布置、程序等在内的静态要素和学生主体性参与等动态要素构成。在学校仪式中出现的学校仪式“形式化”的倾向,是指学校仪式在操演过程中,由于外在形式(包括场景、程序)的操演不当而导致其内在意义不得以表达的现象。学校仪式“形式化”倾向表现为仪式操演中对仪式外在形式的轻视,将学校仪式置于名存实亡的“走过场”形式。学校仪式具有规范、价值导向、群体认同的德育功能,在操演过程中学校仪式外在象征符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意义场”,学生通过主体参与,体验和感受学校仪式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学校德育目的。然而在学校仪式“形式化”倾向出现后,外在的象征符号(如场景、程序等)遭到破坏,致使学校仪式初衷的意义和价值观得不到表释,故而致使学校仪式的德育功能减弱。同时,学校仪式是一个虚拟的符号表达行为,在象征性符号遭到破坏,意义和价值观得不到表达,德育功能减弱或是丧失的情况下,也就变成了虚假的、空洞的行为,且学校德育者还在不断的重复这种空洞虚假的行为,学生感情上开始抵触甚至是厌倦了这种学校仪式,同时也致使学校德育本身遭受巨大的道德质疑。学校仪式的参与者,包括学生和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学校仪式是“走过场”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是因为学校仪式中政治意识形态始终在场,在学校仪式操演中占据了主动的地位,而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学生对于政治意识形态却是冷漠和无知的,这种矛盾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学校仪式中的种种关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东西没有生动形象的感受,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学校仪式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学生的这种反应直接也导致了教师的无能为力同时,多元价值观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冲击,造成了学校德育的迷茫和学生对于主流道德价值观的不认可,于是顺其自然的学校仪式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形式化”倾向。中小学学校仪式的改进的价值取向在于回归仪式的庄严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针对学校仪式“形式化”倾向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学校“政治仪式”和“非政治仪式”区分进行的建议,打破学校德育中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等混为一谈的局面,使得学校“大德育”中各部分目标明确,各司其责,减少学生对于政治教育的厌倦,以此有序发挥各部分教育的最大功能,达成学校仪式预期的德育目标。在多元价值的背景下,学校仪式应该在对话的基础上创新学校仪式的核心道德价值观,在此价值观的引导下,学校仪式才能达到学校德育目的。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了无限的便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地铁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其对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要求也远远高于
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大面积铺开,化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化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也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首先阐述了
樟子松是辽宁省的主要造林树种,通过外业标准地调查,用1764株随机样本资料建立了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并用294株进行了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材积模型适用于辽宁地区,在此基础
详细分析了AutoCAD2 0 0 2版扩展实体数据的组织结构及存取方法 ,并结合实例应用给出了有关程序代码。
详细介绍在Windows系统平台以及VisualC++.NET的MFC基础类库环境下,用OpenGL技术对三维模型实现动态观察的一种程序设计方法。
当前青海省正处于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要将五大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用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去指导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五大发展理念
针对多气门发动机对连杆小头普遍存在减薄的要求,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的连杆小头减薄加工方法现状,在大量工艺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强力砂带磨削与立轴砂轮磨削相结合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