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食疗酵母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0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由内分泌和代谢失调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并且血糖表现出异常升高。糖尿病还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并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世界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82亿人,预计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92亿人。在我国,糖尿病发病形势也不容乐观,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约9240万人,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因此,如何开发出合理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已经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2型糖尿病的具体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的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不同环节,阻碍胰岛素信号的正常转导,造成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β细胞代偿性的增加胰岛素的表达和分泌,长期以往,胰腺β细胞就会发生坏死,逐渐发展成2型糖尿病;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血糖升高,机体代谢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也会对胰腺β细胞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生凋亡,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岛素激素,其活性形式由30个氨基酸组成。研究发现,GLP-1可以活性形式被肠道直接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胰腺,抑制胰腺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刺激胰腺β细胞表达和分泌胰岛素,抑制胰腺β细胞的凋亡,促进胰腺β细胞的分化和再生。GLP-1还可以作用于胃肠道,降低胃肠蠕动速率,减少其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于神经系统,产生饱腹感;作用于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和器官,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因此,GLP-1可以从多个方面发挥作用,降低血糖,并且能够恢复胰腺β细胞功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具有极好的潜在药物开发价值。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10拷贝串联的口服长效GLP-1编码基因,以酿酒酵母作为宿主细胞,通过整合型表达载体pNK1-PGK将10GLP-1转化入酿酒酵母进行胞内表达,制备包含有10GLP-1的重组酵母,并研究该重组酵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酿酒酵母整合型表达载体pNK1-PGK,并且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验证其表达功能正常,随后使用该载体将10GLP-1基因转化到酿酒酵母INVSC1中,通过营养缺陷型和Western Blotting成功筛选出了表达10GLP-1的重组酿酒酵母,其生长迅速,表达稳定,表达量达到了1.56mg/g细胞湿重。  通过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诱导的方法构建了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使用重组酿酒酵母对其进行口服灌胃治疗,发现其具有较好疗效,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其他文献
该论文探讨了生物信息学在新基因克隆和医学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建立了生物信息学辅助的同源基因克隆方法(eHAC),克隆了人类肝癌相关基因RTN4;其次我们以生物信息学
该文以2个檵木原种材料为对照,对几乎包括各原产地所能收集到的红檵木材料(14个)进行了55个随机引物的RAPD反应,共产生了632条稳定的扩增带,其中427条带具有多态性.按扩增带
目的:设计针对端粒酶RNA模板序列并经硫代磷酸修饰的PS-ODN1.观察其对人胰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增殖是否有抑制作用,并以人成纤维细胞作为正常细胞对照,以期为胰腺癌
在第一部分,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一、成年Wistar大鼠脑的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实验二、成年Wistar大鼠脑的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实验三、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
遥测变换器是箭上遥测系统的核心。在火箭的发射过程中,它为地面提供火箭运行中的各种飞行参数,所以要求遥测变换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遥测变换器测试台是为遥测变换器配
目的:分析在出血性胃溃疡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出血性胃溃疡诊治的患者5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
目的 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探究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资料收录时间在2018年6月-2019年8月,所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作为人类主要的条件性致病真菌,白念珠菌在侵染人体时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功能障碍,而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更使该致病菌引起的感染逐年上升,关于该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亟需研究。
在过去几十年,各种配体修饰的纳米载体已经被开发出来。众所周知,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可以极大地拓展纳米材料的功能和生物相容性,纳米载体的功能化一般需要将功能配体修饰在纳米颗粒的表面,从而赋予材料独特的靶向性、长循环稳定性、酶催化能力、生物治疗、免疫逃逸和生物传感等功能。用于纳米载体表面功能化的配体分子通常包括酶、多肽、适配体、多糖、抗体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小分子等。其中,抗体等蛋白配体因其高亲和力和独特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