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皮下脂肪沉积作为影响猪生长和肉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养猪生产中一直都是被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与猪皮下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不断被发现,这为进一步探讨猪皮下脂肪形成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加快二花脸猪肉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鉴于此,从实验室前期二花脸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全基因转录组分析结果中筛选出长链脂酰辅酶COA合成酶1(ACSL1)和过氧化氢酶(CAT)两个基因作为研究的候选
【基金项目】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No.2018ZX0800928B);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8131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BK201607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下脂肪沉积作为影响猪生长和肉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养猪生产中一直都是被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与猪皮下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不断被发现,这为进一步探讨猪皮下脂肪形成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加快二花脸猪肉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鉴于此,从实验室前期二花脸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全基因转录组分析结果中筛选出长链脂酰辅酶COA合成酶1(ACSL1)和过氧化氢酶(CAT)两个基因作为研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以二花脸猪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血管基质(stromal vascular,SV)细胞为研究模型,通过干扰基因表达、基因过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和油红O染色检测SV细胞的分化能力等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和分析。本文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下:实验一,ACSL1基因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ACSL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SV细胞分化0、2、4和8 d阶段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猪皮下脂肪组织中ACSL1基因高表达,并且ACSL1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会随细胞分化极显著的增加。然后利用siRNA干扰ACSL1基因表达,结果显示ACSL1基因mRNA表达量、蛋白水平、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合成能力极显著(P<0.01)降低,脂肪分化标记基因PPARγ和C/EBPα无显著变化(P>0.05),FABP4和APOE基因表达极显著(P<0.01)降低,脂解基因ATGL、HSL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相反,过表达ACSL1基因导致SV细胞ACSL1基因mRNA表达量、蛋白水平和甘油三酯合成能力极显著(P<0.01)升高。早期分化标记基因PPARγ、C/EBPα无显著变化(P>0.05)而脂合基因FABP4和APOE极显著(P<0.01)降低,脂解基因ATGL和HSL也显著降低(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18-5p靶向ACSL1基因,后续结果也证实miR-218-5p可以显著降低ACSL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并且在SV细胞中miR-218-5p可以靶向ACSL1基因显著抑制甘油三酯合成。实验二,siRNA干扰CAT基因表达对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qRT-PCR检测CAT基因在二花脸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在二花脸猪不同组织的表达谱变化;之后通过siRNA抑制内源CAT基因表达,运用油红O染色检测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同时qRT-PCR 检测干扰 CAT基因后PPARγ、C/EBPα、FABP4、APOE、ADIPOQ、PLIN1和HSL等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检测SOD2、GSS、PRDX3等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CAT基因在二花脸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第4天表达量最高,在猪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要极显著高于肌内脂肪组织(P<0.01);降低CAT的表达可显著增加细胞中的H2O2含量,抑制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水平(P<0.05),尽管其对PPARγ、C/EBPα、FABP4和APOE等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ADIPOQ和PLIN1基因的表达(P<0.05或P<0.01)和升高HSL基因的表达(P<0.05),而对抗氧化酶相关基因SOD2、GSS和PRDX3的表达则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干扰ACSL1基因表达后对猪皮下前体脂肪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降低分化脂合FABP4、APOE基因的表达,同时促进脂解基因ATGL、HSL的表达;过表达ACSL1基因后促进猪皮下脂肪细胞成脂分化,FABP4和APOE基因表达升高,脂解基因ATGL和HSL基因表达降低;最后发现miR-218-5p靶向ACSL1基因,并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猪皮下前体脂肪细分化中CAT基因可能通过降低细胞中H2O2的水平来实现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在此过程中主要可能通过调控成脂相关基因PLIN1和ADIPOQ,以及脂解基因HSL的表达水平来最终影响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其他文献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重要病毒病之一,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dwarf virus,RBSDV),由传播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SBPH)以持久不经卵方式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呈现数量性状特征,目前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选育抗性品种,但还未有抗性基因成功克隆的报道。结合抗性品种缺乏的现状,水稻抗性
油田开发需要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由于油藏具有强非均质性,开发过程存在着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层内矛盾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构建精确的地质模型、设计最佳的注采开发方案,使得波及效率最大化,实现均衡驱替。而精确地质模型的获取则需要对油藏区块进行历史拟合,为了使结果更加可靠,历史拟合除应包含有多种拟合指标外,还需保证拟合模型与先验模型差异最小化,因此油藏历史拟合是一种典型的多目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增多,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安全问题。生物修复是一种经济、有效且环保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的方法,利用微生物促进重金属积累植物生长及萃取重金属,能够加强生物修复的效果。本研究从南京栖霞山锰矿新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到高效促生菌株PGP6(Pantoea.sp),并且与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高效菌株A
镉(Cadmium,Cd)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危害极其严重,土壤中过量的Cd会抑制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Cd在可食部分的残留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我国各地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Cd污染问题,镉污染土壤的面积已达2×105 k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物农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专性的植物内寄生线虫,严重危害全球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探究根结线虫效应蛋白的功能及其与植物靶标蛋白的互作机制,对于制定根结线虫的防治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原位杂交技术、qRT-PCR及活体RNAi对南方根结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编码基因Mi V758功能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酵母双杂技术筛选MiV758的番茄互作靶标及其互作关键结构域;进一步沉默靶
木塑复合材料具有使用性能优良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已成为替代木材和塑料材料的新宠。木塑复合材料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室内外的建筑材料、室内家具、包装和装修等领域,由于户外阳光、雨水等作用使木塑制品使用寿命明显低于预期使用寿命,其环保和性能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木塑复合材料单调的表观颜色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外观颜色的需求,因此解决木塑复合材料颜色单一、耐老化性能等问题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以桉木粉(AM)、
囊泡运输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分为囊泡形成、转运、拴系和融合四个步骤。拴系是囊泡与靶膜初步接触并识别的过程,主要由拴系因子来介导。COG复合体(Conserved Oligomeric Golgi complex)是位于高尔基体上的多亚基拴系复合体。在拟南芥中,COG3和COG8亚基在高尔基体形态维持以及花粉管的极性生长中发挥作用。本文对拟南芥COG4与Glo3P型ArfG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光照及降水模式的改变导致全球气候不稳定性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低温寡照灾害便是其中之一。水稻为喜温作物,其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低温寡照胁迫十分敏感,而花后生育阶段的低温寡照胁迫已对我国水稻产量的提升带来巨大隐患,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因此,急需对我国水稻主产地区的花后低温寡照胁迫天气的发生与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中国水稻主产区的历史气象、水稻生长及栽培管理措施等
小麦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小麦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蕴含品质、产量和抗性基因。本文以中国春-百萨偃麦草二体代换系DS1J(1B)、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和人工合成小麦为试材,综合细胞遗传和分子标记分析,诱致并鉴定出涉及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系列变异体,对人工合成小麦F1代和地方品种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为发掘和利用小麦近缘物种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有利基因提供参考,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首先,利用三种诱变方法共诱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