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固相法合成Fe-Mn-Co-Cu体系红外辐射材料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红外辐射材料在建筑、窑炉、医疗和军工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论文利用一些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吸波升温性能的特点,通过微波辐射加热技术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合成了Fe-Mn-Co-Cu复合尖晶石相红外辐射材料,红外发射率达0.894;同时,实验以球形石墨作为吸波升温载体,通过微波-溶胶-凝胶法和微波-共沉淀法分别对球形石墨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包覆,将包裹在内部的球形石墨氧化后,制备出了一种具有两层包覆空腔结构的红外复合材料,红外发射率达0.92。本文以金属氧化物为原料,在微波作用下快速地合成了复合尖晶石相红外辐射材料,实验主要研究了物料的不同配比,不同的降温条件,以及不同的烧成气氛对合成物料的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在制备一种具有两层包覆空腔结构的红外复合材料的实验中,实验以球形石墨作为吸波升温载体,在采用微波-溶胶-凝胶法制备5SiO2-2Al2O3-2MgO复合膜第一次包覆球形石墨的过程中,实验主要对比了微波-溶胶-凝胶法与传统溶胶-凝胶法对球形石墨的包覆情况,并通过改变溶胶-凝胶体系中溶胶粒子的水解程度来改善包覆效果,使得包覆层变得更加的紧密和稀薄,便于包覆层在石墨氧化时分离出小球;同时,在采用微波-共沉淀法制备复合尖晶石相粒子对球形石墨进行第二次包覆的实验中,使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吸波升温性能较差的尖晶石前驱作为包覆物,在微波作用下,被包裹在内部的载体发热,当载体表层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热的载体促使吸波升温性能较差的尖晶石前驱体在其表面生成吸波升温性能良好的尖晶石相物质,而生成的尖晶石相物料又能够继续吸波升温,促使物料在其上面继续包覆,形成均匀的尖晶石相粒子二次包覆层,在900℃微波保温20min,包覆层内的石墨被氧化,得到了一种具有两层包覆空腔结构的红外复合材料。
其他文献
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15号煤层煤层气赋存情况较好,产出情况却不尽人意。本文针对研究区15号煤储层,以其物性特征及地质控制因素为研究内容,主要运用与已成功勘探开发的3号煤层
传统的施肥方式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施肥量过大,超出正常范围的肥料经过雨水或者地下水的冲刷流入河流之中,就会导致水体的富养化,很大程度上损害了
研究区岸坡位于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坝前右岸,两岸边坡陡立,赋存条件复杂。早期形成的错落变形体,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坡体发生重新变形,岸坡在蓄水之前变形较为缓慢,蓄水后变
我国水库众多,在淡水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水库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水库污染、水质恶化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质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中型水
土壤分离速率与土壤抗侵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植树种草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关键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分析黄土区退耕植物群落强化土壤抗分离能力的作用方式,本文采用放水冲刷试验
急冷锅炉是乙烯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乙烯装置的稳定运行、增加乙烯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大庆石化总厂某乙烯装置的第一急冷锅炉在现场运行时发现多根炉管的
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十分迅速,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正在逐步从图像水平预测向区域预测、像素预测和实例预测发展。实例分割兼具实用性和挑战性,近年来成为计算机视觉
目前大庆油田所采用的功图和液面解释软件只限于单机用户、功图解释结果符合率较低、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定义未融入标准数据库、没有电流、电压及电功率相关电参数的分析解释
餐饮废油(WCO,Waste Cooking Oil)年产量巨大,且具有显著的废物性和资源性,如不有效控制与处理,它将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巨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破坏性污
目前,大庆油田采油厂配电网络的运行和管理基本上使用物理模拟盘监控,随着油田的配电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和油田产能建设的增加,6KV线路的物理模拟磁盘更新维护变得更加困难。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