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血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的主要手段。虽然造血干细胞来源广泛,但是实际生活中,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方法复杂繁琐,含量稀少,而且来源于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增殖有限。因此,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问题成为临床移植和免疫重建等治疗方法的主要挑战之一。而胚胎干细胞不仅能在体外长期培养,而且其具有的多能性能使细胞通过诱导形成机体所有细胞类型。早有研究报道,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形成的造血干细胞,经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已证明具有进一步分化为红系细胞、髓系细胞以及淋巴系细胞的潜能,因此可作为为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但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存在诱导分化效率低下的问题。以胚胎干细胞为来源,定向诱导形成造血干细胞,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拟胚体法和共培养法。通过利用细胞因子组合作用,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相关结果可以为进一步重建免疫系统,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从怀孕12.5d-16.5d的昆明小鼠分离培养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取P3代的MEFs,使用丝裂霉素C处理以抑制其增殖能力。综合结果发现和节约药品的原则,丝裂霉素C 10μg/mL作用MEFs 3h对MEFs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以此制备小鼠饲养层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扩培E14TG2a细胞呈克隆样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扩培的E14TG2a细胞呈阳性;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其处于快速增殖的状态;核型检测E14TG2a细胞表明其保持正常核型;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表示扩培的E14TG2a细胞表达Oct4蛋白。]RT-PCR检测全能性基因Oct-4和Nanog正常表达。因此扩培的E14TG2a细胞处于未分化阶段,可用于后续实验。以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诱导拟胚体形成。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诱导拟胚体形成过程中流式细胞仪检测中胚层表面标志Flkl+细胞,结果显示细胞诱导第五天时,Flkl+细胞达到98.7%,明显高于对照组。获得的拟胚体进一步向造血干细胞诱导分化。向造血干/祖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检测到CD34+/Sca-1+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造血相关基因Flkl的表达量增加,造血相关基因Bmp4及CD34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Smad5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培养过程中观察到造血集落。本研究为后期建立小鼠体内的早期造血及免疫重建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