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及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的超微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获得性、持续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执行能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VD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VD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因此,深入研究VD的发病机制仍是当前医学界的热点课题。深入研究VD的发病机制就需要建立理想的VD动物模型。目前已有多种VD动物模型,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模型,因此制备最接近人类VD特征的、可靠的动物模型就成为医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采用小鼠做为观察对象,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合并尾端放血的方法制备VD小鼠模型,通过跳台和水迷宫试验对其进行行为学测试。海马组织与学习和记忆功能关系密切,其中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和形态正常与否对学习和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资料表明,学习和记忆功能与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突触丢失和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下降有直接关系。本课题组已观察到VD时海马神经元细胞核肿胀,细胞器减少;轴突中神经微管结构模糊,树突和轴突均有不同程度水肿,突触的数量减少;突触小泡破裂等。证明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导致了神经元功能异常、突触可塑性降低,在V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VD时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的变化特征,为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更多形态学依据。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位于第四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之间,是脑脊液循环的必经之路,也是脑内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位点,对脑脊液内免疫信息分子具有重要的监控作用,并且还可调节多种神经内分泌功能和神经免疫功能。室管膜位于血液-脑脊液-神经组织三种不同信息交汇处,其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大脑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时,在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内也有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沉积。本课题组已观察到VD时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的室管膜上纤毛减少、排列紊乱,分泌颗粒增多,室管膜上细胞数目减少,胞体变小而突起减少。推测这些改变在V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观察VD时室管膜细胞及室管膜细胞上结构的变化特征,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经过三次反复脑缺血(ischemia, I) -再灌注(reperfusion, R),建立VD小鼠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在模型制备后的第29、30天,利用跳台和水迷宫试验对两组小鼠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第二部分采用3%多聚甲醛和1%戊二醛固定液灌流固定后取海马CA 1区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第三部分采用3%多聚甲醛和1%戊二醛固定液灌流固定后取第四脑室外侧隐窝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1两组小鼠的行为学评价术后第29天,测试跳台试验的反应时间(sec)和错误次数(number/5 min)作为学习成绩;水迷宫试验游完全程的时间(sec)和错误次数(number/3 min)作为学习成绩。术后第30天测得成绩为记忆成绩。1.1学习成绩(1)跳台试验结果示:①VD模型组小鼠的反应时间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②VD模型组小鼠的错误次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2)水迷宫试验结果示:①VD模型组小鼠游完全程的时间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②VD模型组小鼠的错误次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1.2记忆成绩(1)跳台试验结果示:①VD模型组小鼠的潜伏时间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②VD模型组小鼠的错误次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2)水迷宫试验结果示:①VD模型组小鼠游完全程的时间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②VD模型组小鼠的错误次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2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的超微结构变化2.1假手术组:突触丰富,典型者为突触前膜中可见线粒体、突触小泡聚集,靠近突触间隙一侧,突触间隙清晰可见,突触后膜较厚,为均匀的致密物质。2.2 VD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突触数量减少,部分突触形态异常,突触前成分内线粒体数量减少、结构改变,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突触间隙大部分融合,模糊不清,突触后致密物质减少。3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超微结构变化3.1假手术组:①室管膜细胞排列规律,其表面可见大量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粗长,排列丛密;纤毛之间可见密集的、细而短的微绒毛。②室管膜细胞上可见圆球形的、表面光滑的分泌颗粒。3.2 VD模型组:①室管膜细胞表面的纤毛和微绒毛的数量明显减少;暴露的室管膜细胞之间出现沟隙,细胞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出现裂口;在室管膜细胞表面可见淤泥样分泌物,部分纤毛倒伏在淤泥里,其上可见纤毛压迹;②室管膜细胞上的分泌颗粒明显增多,其表面变的凹凸不平,有的分泌颗粒的膜表面向内塌陷,呈杯口状;有的分泌颗粒形状不规则。结论:1本实验成功的建立了VD小鼠模型,经跳台和水迷宫试验证实了VD小鼠存在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能够基本模拟临床上VD患者的智能障碍,是比较理想的VD动物模型。2 VD模型组海马CA1区突触数目减少,部分突触形态异常,突触前成分内线粒体数量减少、结构改变,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突触间隙部分融合,突触后致密物质变薄。以上结果提示神经元冲动传递能力下降,这些异常改变可能参与了VD的发病。3 VD模型组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上纤毛和微绒毛数量减少,出现淤泥样分泌物,室管膜细胞皱缩,细胞间出现裂隙,纤毛根部出现许多小裂口。以上结果提示室管膜细胞功能减退,细胞代谢和信息物质的传递能力下降,这些异常改变可能参与了VD的发病。
其他文献
在新的形势下开展医学影像学课程思政,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选择好思政教育的融入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步骤,才能取得较好
<正> 日本明治鹹灸大学长谷川汪等为了阐明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曾在常用经穴中选择中脘、天枢、曲池、足三里、地机、太冲、肝俞及脾俞8个经穴,研究针刺与胰岛素分泌关
本文将碳纤维镀镍后,对镀镍碳纤维/环氧树脂吸波材料进行了结构设计,讨论了镀镍碳纤维含量,排布间距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其吸波机理。镀镍碳纤维/环氧树脂吸波材料与炭黑/
2020年是北京市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数学试卷实施文理合卷,与去年相比,在试卷结构、分数设置等方面有较大调整,解析几何考题是倒数第二道大题,这道题综合性强,对考生能否取得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放火犯罪与失火犯罪的立法存在精细化瓶颈。要推进我国放火犯罪与失火犯罪立法精细化,应当从三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法益的精细化设计,二是罪名的精细化设计,三
本文定义了一类规划对策,给出了其核非空的充分条件,同时列举了规划对策几种常见实例.
本文对有限马氏链给出状态常返性的充要条件.
为了保障数据能在公共网络上安全可靠的传输,本文详细介绍IPSec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安全架构,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公共网络上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
本文提出了在FoxPRO环境下开发CAPP中大型图形系统的方法,用此方法开发出的大型图形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充性和图形数据处理能力强之特点,可用于任何在FoxPRO系统下运行的CAD、CAPP系统及其它系统.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高速发展的环境,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与日俱增,无论是住宅、工厂还是公共设施的建设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