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其如空气与水一般须臾不可或缺。担当责任,不仅能够彰显个人价值,更能体现社会价值。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是社会中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他们在实现自身发展、国家统一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显得尤为关键。但是,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正处于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发展,加之大学生受自身责任认知水平较低,心智不健全等个性特点,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致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出现弱化现象。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责任道德滑坡,高校德育实效性较差,主要是源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更加需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问题,以便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并依据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及时代任务对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内涵及其培育的演变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培育的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而总结出建国以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这对于做好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工作提供了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归纳出国内外学界关于社会责任意识问题的研究综述,以及对社会责任意识相关内涵做出界定和进行理论基础介绍,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梳理出各历史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内涵和培育的演变轨迹。首先,通过整合与梳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在查阅学界关于社会责任意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从大学生对国家、集体、自我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责任意识内涵,通过考察每方面各历史阶段的责任意识内涵,进而揭示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内涵的历史演变轨迹;其次,在揭示出内涵的基础上,主要从培育机制、方式、路径三方面加以梳理和考察,以便分析与总结出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历史演变轨迹。第三部分主要结合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内涵和培育的演变轨迹,分析与总结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其培育特征主要从培育的内容、方式及过程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演变规律主要有坚持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相统一、遵循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和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第四部分是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建国以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历史经验,为提高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实效性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