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作为动脉硬化的一项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其机制及防治措施仍不清楚,内皮细胞的损伤、免疫炎症反应、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可能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硬化的重要机制。本课题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共67例。其中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47例,对照组为查体健康者20例。测定3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冠心病心绞痛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平均为15.87±4.80μmol/L,对照组为10.63±2.27μmol/L,前者显著高,P<0.05。冠心病心绞痛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2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冠心病心绞痛CCSⅠ~Ⅱ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平均为13.02±3.57μmol/L ,对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平均为10.63±2.27μmol/L,前者显著高,P*<0.05。冠心病心绞痛CCSⅢ~Ⅳ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平均为17.11±5.77μmol/L明显高于冠心病心绞痛CCSⅠ~Ⅱ级组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水平13.02±3.57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5。3.高同型半胱氨酸组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相比,年龄偏大,男性与吸烟的比例高。4.将67例受试者(冠心病心绞痛组十对照组)作为整体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冠心病心绞痛有无作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最后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经调整上述所有因素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冠心病心绞痛优势比(OR)为2.5708(95%可信区间:1.3002-5.0824,P<0.05),低密度脂蛋白的OR为1.0441(95%可信区间: 1.0213-1.0671,P<0.05),而性别和年龄的OR分别为4.5067(95%可信区间: 2.3243-8.7372,P<0.05)、1.0671(95%可信区间: 1.0320-1.1035,P<0.05)。各因素与冠心病心绞痛的联系大小依次为性别>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年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心绞痛的联系强度仅次于性别的联系强度,位于第二。得出结论:1.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高。因此冠心病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十分必要。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吸烟、高血压等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之间无相关关系。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相比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较大,与之呈较强关系。5.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和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心绞痛严重程度的关系,为降低目前日益增加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医疗费用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