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N2甲型流感病毒与人类博卡病毒混合感染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塑型性支气管炎是儿科急危重症之一,其临床特点是内生性气道内异物造成广泛性支气管堵塞,造成肺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若不及时医治,最终可因缺氧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本病形成的气道内内生性异物为胶冻状,严重时沿支气管广泛充填堵塞,取出时呈支气管树形状,故称为塑型性支气管炎,塑型性支气管炎病原学尚不明确。现根据我院确诊第一例塑型性支气管炎病例,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与病毒病原学诊断。临床资料:本例患儿5+岁,因“声嘶、犬吠样咳嗽伴喘息4天,加重伴发热2天”入院,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气促、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部CT示左肺大片实变,肺不张可能,予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及灌洗,取出气道内生性异物,确诊塑型性支气管炎。取该患儿鼻咽抽吸物(NPA)进行16种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患儿鼻咽抽吸物(NPA)进行16种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显示: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进一步扩增病毒NP段测序明确为H3N2;同时显示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检出阳性,病毒拷贝数为3×105copies/ml。该例患儿取出内生性异物后治愈出院。结论:作为儿科危重症,塑型性支气管炎通过纤支镜检查与灌洗取出内生性异物,不仅可以明确诊断,也是必不可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本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诊断结果提示流感病毒与HBoV混合感染,值得临床关注。
其他文献
学位
为方便生产,最近我热电厂为值班长配备了BT-898型无绳电话。在锅炉热控室使用中偶然发现,它对某些数显仪表干扰极强。如锅炉房监测主汽温度的XSZ-102型数字显示仪,当此表附
闽籍书法家沈觐寿先生德艺双馨,蜚声遐迩。我曾在一首诗里写道:“苍云雪浪许相亲,长忆天行自在人。妙契空灵惟以默,更从磊落见精神。”以颂扬这位长者的艺术人生和精神时空。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乳腺癌的数字化乳腺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CDUS)特征,以评价数字化乳腺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小乳腺癌的诊
目的:观察IL-12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裸鼠皮下种植瘤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含有小鼠IL-12全长基因的质粒转染到卵巢癌SKOV3细胞株,同时
观察裸鼠坐骨神经荷瘤后经不同浓度盐酸氮芥局部处理后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情况及对组织学的影响。 方法采用裸鼠坐骨神经外膜下接种实体S180肉瘤组织块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荷
背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抗生素问世使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治疗,但CAP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仍处于较高水平
观察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转录因子-kB(NF-κappa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
探讨地氟烷在二尖瓣置换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方法:行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地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15例。地氟烷组吸入3%~9%地氟烷,丙
本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离体标本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薄层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得出各种类型斑块的CT值范围,根据CT值的不同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