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使得生态产品的开发、供给问题成为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重点议题。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健康与生态问题越发关注,生态产品的供给问题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各级政府从政策保障、资金扶持、监管引导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生态治理与修复、生态补偿、林权制度改革等。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将福建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从现实角度探讨乡村生态产品供给显得尤为重要。论文立足于供给侧改革、外部性、产权及公共产品等理论基础,并结合乡村生态产品的特点,从供给侧角度构建研究框架。论文选取福建省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为研究对象,从其特点、分类、供给主体及路径探讨乡村生态产品的供给,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的乡村生态产品供给路径选择。在整合问卷调查数据及访谈大纲资料的基础上,对晋江市乡村生态产产品供给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乡村生态产品性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因素影响乡村生态产品的供给。其次,生态产品消费的选择偏好不同,乡村生态产品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认同度偏高,消费者对于生态产品满意度越高,公共参与度也会随之提高。乡村生态产品供给主体主要有政府、村集体或其他社会组织、私人,不同类型乡村生态产品供给路径选择不同,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成本不同。最后,在探索乡村生态产品供给现状、问题,完善晋江市乡村生态产品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开发——政府补偿”的供给机制,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产品的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完善生态产品的财政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产品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完善乡村生态产品供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