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报业垂直价值链的重构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传媒业固有的采编报道方式、体制机制等面临颠覆性的改变,传统纸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明显减弱。同时,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导致人们生活习惯、阅读习惯、行为方式等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报纸受众的粘性和忠诚度都大幅降低。然而,面对愈发恶劣的行业现状,报业集团的应对显得迟钝而单一,面临着内容、发行、广告等诸多困境,生存与发展压力巨大。从根本上讲,现代报业生存的核心就是价值链的建构,纵观传统报业,其本质上是内容产业,是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主的产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报业传统的内容产业价值链:新闻采集——印刷——发行——广告,即“二次销售”模式发生断裂,发行量和广告额面临双重流失,并带来上游的新闻纸生产和下游的报纸印刷、发行投递等辅助产业的衰落。因此,要想拯救报业的颓势,首先就必须对报业最核心的垂直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鉴于此,本文结合“互联网+”的现实背景,借助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通过研究报业“二次销售”模式的历史形成、发展现状、突出问题等,对报业价值链特别是垂直价值链进行整体研究,并对其上下游各环节进行细致剖析,从而找出报业垂直价值链断裂的原因。最后,结合当前现实环境,提出报业垂直价值链的转型与重构的方法,以期为传统报业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出现在我国,我国的消费结构从“生产为主”转向“消费为主”。新的消费文化不仅是对全球大众消费时代的生活格调、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更是对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之称。然而,伴随着洛阳大火、尉氏“假棉花”案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河南形象遭受了极大的损害和误解。进入
学位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政治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见证了随之而起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民族主义在互联网中的演化显然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课题之一,它们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