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4年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2.调查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3.调查4年间我院NICU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临床病案资料进行研究,此次研究共纳入858例早产儿,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制定的标准,全程采用SPSS及Graphpad prism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58例早产儿中,111例发生139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12.9%,住院病人及住院日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16.2例次/100住院病人,10.1例次/1000住院日;共179例早产儿行机械通气,59例次发生VAP,机械通气总天数1083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59/179(33.0%),机械通气日相关发生率为54.5/1000机械通气日。中心静脉置管(PICC)总天数为992天,CR-BSI发生率为1/43(2.3%),中心静脉置管日相关发生率为1.0/1000中心静脉置管日。因脐静脉置管(UVC)未常规留取导管末端行细菌学检查,故未统计。2.肺部感染(43.9%)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其次为败血症(38.1%),,其他常见的医院感染有皮肤感染(6.5%)、鹅口疮(5.0%)、结膜炎(3.6%)、胃肠道感染(2.2%)和腹膜炎(0.7%)。4年期间,共检测出病原菌88株,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27株(30.7%),是我院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医院感染比重明显升高,从2008年、2009年分别为11.8%、9.1%,跃升为2010年21.7%,2011年20.5%。医院内感染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34/47(72%)、30/38(79%),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为31/47(66%);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27%~55%;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为6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33%;4年期间未发现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88%、100%、88%,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14%~6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50%,未发现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3.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是:胎龄<32周、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先期抗生素使用及头孢三代抗菌素的使用。4.4年间抗生素的使用,青霉素的使用率达到63.8%~95.3%,但呈逐年下降趋势(rs=0.098,p=0.005),头孢二代使用率波动在42.4%~75.0%,β內酰胺酶/复合制剂使用率较稳定,16.7%~22.5%,头孢三代使用率在48.5%~74.9%之间,碳青霉烯类波动在10.5%~22.3%,随着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感染的增加,糖肽类(rs=0.011,p=0.032)、氟康唑(rs=0.021,p=0.004)及伏立康唑(r_s=0.027,p=0.001)使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1.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群体,我院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12.9%,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率更高,多重耐药菌感染占较高比例,迫切需要加强院感防控措施及合理使用抗生素。2.革兰阴性杆菌是我院NICU院感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最常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胞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是首选,但可能导致耐药菌比例增多。3.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早产儿医院感染,其次为败血症,胎龄<32周、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先期抗生素使用及头孢三代抗菌素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4.抗生素尤其是先期抗生素的使用与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关系尚不清楚,但先期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