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业创新的江苏政府R&D资助方式对比研究--以工业企业为例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1984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增强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共识。需要强调的是,区域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区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出台了各种鼓励措施,R&D 资助便是其中最重要的鼓励措施之一。   R&D 资助涉及多种方式,但最主要的是直接资金投入与税收优惠两种,目前学术界对二者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单项措施的效果检验上,对比研究的成果并不多,尤其是由两种资助方式激励路径上的差异进而导致的效果差异的研究,文献中很少见到。本文以政府对企业研发的直接投入与税收优惠两类资助方式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系统地对比分析两种方式对创新的激励路径及执行效果,弥补此项研究的不足,并对江苏省创新资助的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与评价。   本文将两种资助方式的特征对比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结合政府投入的不同动机,来区分直接投入与税收优惠在动机响应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技术创新三个阶段,并从理论上分析直接投入与税收优惠在三个阶段的作用,总结两种方式对创新的激励路径。其次,对江苏省直接资金投入与税收优惠的实践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两资助方式的投入、配置情况上归纳出江苏政府的投入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直接投入与税收优惠激励路径上的差别分别构造模型,采取横向与纵向方式对比直接投入与税收优惠在各阶段的弹性系数,检验两资助方式在技术创新投入阶段、中间产出阶段、最终产出阶段的效果。   本文研究结论认为:税收优惠在公平性、作用效果上好于直接资金投入,江苏税收减免大幅增长,未来把税收优惠作为主要资助方式的选择符合预期;直接投入效果弱于税收,但作用的发挥比较直接、迅速,投入有针对性,因此宜与深具社会意义的研发结合,侧重社会效应;两种资助方式对企业创新都有正向影响,但弹性系数都偏小,政府资助资源使用效率并不高;研究中还发现人力资本在创新的某些阶段具有报酬递增的特点。最后分别就以上四方面的问题给出政策建议,以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政府资源使用效率,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自1980年国内恢复保险业务,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保险已经成为保障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近年来被上市公司广泛用于企业项目融资,资产重组以及借壳上市。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机构投资者也积极参与到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