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大家所忽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竞争愈加激烈,信贷业务品种日趋复杂,信用风险进一步增加,信用衍生工具的出现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另一种途径。信用衍生工具把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中脱离出来,单独进行交易,在不需要转移基础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有效地规避了信用风险。近几年来,信用衍生工具交易数量的高速增长也证明了其良好的市场认可度。信用衍生工具的种类从信用违约互换这类最基础的产品发展成各种结构型的嵌入式新品种。
每样事物都有正负效应的两面性,信用衍生工具也不例外。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让全世界开始重新审视信用衍生产工具,这位规避信用风险的天使还有其恶魔般的另一面。信用衍生产品使用被越来越多的投机化,而其只能转移风险,而非消除风险的特点往往被人所忽视,可以说信用衍生工具在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正制造着越来越大的金融泡沫,其所能造成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这种后发优势有利于我们及时吸取国外的经验,使我国信用衍生品从发展初期就进入健康的轨道。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条件也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如何平衡需求与条件,如何正确有效地发挥产品功能,是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关注的,也是我国走金融全球化道路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于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的模式选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本文能为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