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养貉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疫病严重妨碍了养貉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是危害貉的重要病原之一,在貉群中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多。为此,本研究对貉源CP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2016年从东平3家发生病毒性肠炎的貉子养殖场中采集部分病料,采用常规病毒分离的方法,分离得到了3株细小病毒,分别命名为:RDPV-DP1,RDPV-DP2和RDPV-DP3。采用PCR等分子克隆技术对3株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和NS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VP2蛋白上出现了4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分别是S27T、S297A、N375D和V562L。犬细小病毒在分型上的鉴定是通过VP2蛋白的几个关键氨基酸位点来决定的,通过克隆测序发现在VP2蛋白上80R、93N、103A、323N、564S和568G与CPV-2对应的氨基酸是一样的,所以从分型上鉴定属于CPV-2型。在VP2基因上的297位点由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这与世界范围内流行的CPV-2a/2b相一致。VP2基因上的375位点由天冬酰胺突变为天冬氨酸,这与世界范围内流行的CPV-2a/2b/2c相一致。562位点由缬氨酸突变为亮氨酸,562位点靠近564与568位点,而这两个位点对宿主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值得深入研究的是,在这3株细小病毒的VP2基因上的27位点发生了由丝氨酸到苏氨酸的突变,这在细小病毒中是被首次发现的,其突变的生物学意义目前还不清楚。采用DNAStar软件将所分离的3株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3株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9.9%,与相关参考毒株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9.1%-99.5%。3株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在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100%,与相关参考毒株在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8.6%-99.5%。从VP2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来看,这3株细小病毒与7株来自中国貉子的CPV-2和1株来自中国狐狸的CPV-2位于同一分支上,且不与疫苗株位于同一分支,说明这3株细小病毒与CPV-2的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证明这3株细小病毒是属于CPV-2型。与此同时,通过对NS1基因序列的比对发现,3株细小病毒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9.3%-99.8%,与相关参考毒株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8.9%-100%。3株细小病毒的NS1基因在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9.6%-99.9%,与相关参考毒株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0%-100%。从NS1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来看,所分离的3株细小病毒与CPV-2a/2b/2c位于同一分支。为了验证所分离毒株的毒力,选取貉子为实验动物采用灌服法接种RDPV-DP1进行致病性实验,在攻毒后的4-9天,实验动物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呕吐,嗜睡,腹泻。粪便初期变得稀软,后期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排出血便后实验动物表现出严重脱水症状,眼球下陷、鼻镜干燥、皮肤弹性明显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实验动物的发病率为100%。通过PCR检测可知攻毒后1-12天出现排毒现象。在第5天和第7天被安乐死的貉子中发现组织学病变,包括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减少,网状细胞增多,肠绒毛破裂,肠道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除了安乐死的貉子,其余实验组的貉子均从疾病中得以康复。并且对照组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病毒脱落和血清转化。该研究表明,分离得到的3株貉源犬细小病毒尽管属于CPV-2型,但是在VP2蛋白上出现了4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属于一种新型的CPV-2型毒株。通过致病性实验表明,病毒对貉子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能够100%引起发病,属于强毒株,不属于疫苗毒株。该研究丰富了CPV的进化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同时为貉源CPV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