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作为肾小球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其药物剂量大,使用时间长,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糖代谢,导致类固醇糖尿病(steroid diabetes mellitus,SDM)。本研究通过检测肾脏病患者应用GC治疗前后的KLF9、KLF15、PGC-1α的m RNA表达水平,探讨KLF9、KLF15、PGC-1α在GC介导的糖代谢中的作用,为GC诱导的高血糖的早期预防和SD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10.01-2017.01.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二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诊断为肾小球肾炎且有GC治疗指针的肾脏病患者,要求GC为首次应用或者至少近3个月未使用GC治疗,且GC应用初期为每日足量激素口服(晨八点泼尼松片60mg顿服)。排除标准:(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对糖皮质激素过敏者;(3)精神异常者;(4)合并严重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和活动性结核等);(5)严重骨质疏松;(6)糖尿病、严重高血压;(7)青光眼;(8)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出血;(9)糖尿病家族史。最终入组7名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肾脏原发病、年龄、性别、血压、心率、BMI,测定GC应用前的血糖、血脂、尿蛋白、肌酐等生化指标,留取患者GC应用前及首次应用后2小时、6小时、24小时的静脉血4ml,提取全血RNA后逆转录为c DNA,使用q PCR方法检测KLF9、KLF15、PGC-1αm RNA的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诊,监测病情及药物副作用,记录患者GC应用2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结果:1.本研究7名患者,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4.00±15.07岁,男、女分别为6例(85.70%)、1例(14.30%),其中膜性肾病4例(57.1%),微小病变型肾病2例(28.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14.3%)。2.观察GC应用前后KLF9的m RNA表达情况:与GC应用前的基线水平相比,应用2h时KLF9的m RNA表达即有所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303±0.762 vs 1.000±0.000,P>0.05),GC应用后6h,KLF9的m RNA水平较应用前明显升高,达到峰值(1.887±0.956 vs 1.000±0.000,P<0.01),此后逐渐下降,应用后24h时,KLF9的m RNA水平基本接近基线水平(1.070±0.579 vs1.000±0.000,P>0.05)。3.观察GC应用前后KLF15的m RNA表达情况:与GC应用前的基线水平相比,应用2h时KLF15的m RNA水平即有所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361±0.768 vs 1.000±0.000,P>0.05),GC应用后6h,KLF15的m RNA表达水平较应用前明显升高,达到峰值(2.247±1.346 vs 1.000±0.000,P<0.01),GC应用24h时KLF15 m RNA水平已逐渐恢复,略高于基线水平(1.141±0.696vs 1.000±0.000,P>0.05)。4.观察GC应用前后PGC-1α的m RNA表达情况:与KLF9和KLF15类似,GC应用2h时PGC-1αm RNA表达水平较应用前有所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391±1.015 vs 1.000±0.000,P>0.05),GC应用后6h,PGC-1αm RNA的水平明显升高,达到峰值(2.190±1.317 vs 1.000±0.000,P<0.01),GC应用后24h PGC-1αm RNA的水平逐渐恢复,略高于基线水平(1.139±0.676 vs1.000±0.000,P>0.05)。5.随访GC应用后的血糖水平:GC应用2个月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未见异常。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上调KLF9、KLF15、PGC-1α的基因表达水平,糖皮质激素应用6小时达到峰值,24小时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