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标记和线码标记对东海区黑鲷和大黄鱼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这两个东海的常见经济种群,根据标志鱼类的生物学的特点,找出其适合使用的标志方法,为今后增殖放流时大规模使用两种标志方法提供基础性依据。试验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在浙江象山黄皮岙礁门宁波海湾水产苗种繁育中心进行标记试验。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黑鲷标记在眼睑部,大黄鱼是标记在头部软组织处。对标记效果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标记的保存率;对黑鲷和大黄鱼的生长、死亡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经过t检验显示,VIE标记过程对于大黄鱼的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影响不大。保存率:VIE标记黑鲷后,在第29天进行第一次检查,三个网箱的保存率分别为96.67%、93.33%、100%。90天后进行第二次检查,三个网箱的保存率分别为90%、83.3%、100%,平均为91.1%。同样对大黄鱼做检验,第一次检查,三个网箱的保存率分别为95%、96.67%、96.67%,第二次检查三个网箱的保存率分别为93.22%、91.52%、95.00%。VIE标记对于黑鲷和大黄鱼死亡率的影响程度较低。数字式线码标记:黑鲷和大黄鱼都标记在头部。试验结果经过生长检验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生长差异。保存率的比较:第一次检查,黑鲷和大黄鱼的平均保存率为50.06%,丢失率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线码注入太浅的缘故。随着标记方法的不断改进,第二次的保存率显著提高,平均为93.33%和92.31%。试验结果还证明标记的死亡率较低,经检验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两种鱼的标记试验,基本掌握了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和数字式线码标记的使用方法,找到了适合的标记方法,并且用试验证明这两种标记方法对鱼类的生长死亡的影响很小,而且标记的保存率很高,均为9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其他文献
2003年印度洋鸢乌贼探捕中发现,使用原北太平洋鱿钓的作业技术钓捕鸢乌贼时,脱钩率较高,机钓脱钩率平均达45%以上,手钓脱钩率也在7%~12%间。本文结合2004年与2005年的调查资料,对影响
本论文对呋喃唑酮的药效及其药代动力学与残留检测进行了系列研究。首先进行了呋喃唑酮对三种草鱼致病菌ST78-3-3,58-20-9,56-12-10的体外抑菌效果实验,测得该药对三种致病菌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大系统基于状态反馈分散H2/H∞状态反馈鲁棒控制设计方法。通过对集中控制器的参数结构约束,把反馈增益的设计条件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约束,提出了存在分散H2/H∞状态反
本文在概述我国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研制出适合国内使用的大型深海抗风浪网箱的配套设备——柔性分级系统和活鱼起捕机。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鱼
[Objective]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in Jiamusi were explored in the paper,in order to better study their cold re
本文采用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在重金属镉胁迫条件下,海洋鱼类大弹涂鱼外周血微核率、肝脏5种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血细胞和脾脏同工酶表达和肝脏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变化,讨论了它
本文以海蜇螅状体和碟状体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营养条件、温度、盐度、光照、溶氧、重金属、pH、氨氮对海蜇足囊繁殖与横裂生殖以及螅状体与碟状体生存的影响,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
金鱼是由我国野生鲫演变而来的一类观赏鱼类,头瘤类金鱼是其众多品系中重要的一类。头瘤类金鱼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头瘤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的影响,然而其头瘤的产生机制尚
本文应用垂直平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成体的肝脏、心脏、脑、性腺、肌肉、血液等6种组织中MDH、LDH、POD、G6PDH、a-AMY、SOD、EST,、AL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