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传播机制及人源单克隆抗体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属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是一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包括L、M和S三个片段。由SFTSV感染所致的疾病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全身不适、恶心和呕吐等,严重者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SFTS流行于东亚,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SFTS的病死率高达30%,平均约12%。SFTSV经蜱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血液和分泌物感染。蜱为吸血媒介,可被其吸食血液的动物分布广泛,但这些动物,特别是小型哺乳动物在SFTSV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SFTSV可能起源于中国中部淮阳山区域,但病毒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传播路径尚不清楚。目前针对该疾病,既无特效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可供使用,对患者主要采取广谱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针对危重患者,中和抗体治疗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SFTS流行特征的解析、传播模式的探讨及抗体药物的研发,对丰富SFTS的病原学知识、流行病学理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监测、分析自然状态下小型宿主动物SFTSV感染状况,探讨其在SFTSV传播过程中所起作用,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SFTSV全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探讨SFTSV起源及可能传播路径,为SFTS的流行趋势预测提供重要线索;研究SFTSV人源单克隆抗体,为SFTS的特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动物标本采集及检测(1)2013年1月至8月,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胶南地区为调查点,捕获宿主动物,并对宿主动物进行种属鉴定,采集宿主动物脾脏、肝脏和心脏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心脏血SFTSV总抗体。自宿主动物脾脏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d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巢式PCR扩增SFTSV M和S片段部分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运用NCBI-BLAST与数据库比对分析,判断其是否为SFTSV序列,并将所得到的SFTSV序列上传至NCBI数据库,获得GenBank号码。根据ELISA和PCR扩增结果,分别计算宿主动物SFTSV抗体阳性率和SFTSV带毒率,并综合抗体阳性率和宿主动物带毒率,计算宿主动物感染率。(2)将所得序列与自NCBI获得的参考株序列建立数据集,以Mega 5.0软件Clustal W程序进行比对,采用Neighbor-joining(NJ)法Kimura2-parameter distance模型,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自展信度检验。2.SFTSV遗传进化分析(1)从NCBI GenBank数据库搜索并下载SFTSV病毒株序列信息,明确每株病毒标本采集时间、地点。对病毒株的L、M和S片段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构建系统进化树。(2)利用基因重组预测软件 Recombination Detection Program version 3.44(RDP3)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初步预测,确定可能的基因重配株。结合L、M和S片段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中病毒株的分布,确定基因重配株。(3)基于贝叶斯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Bayesian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原理及分子钟模型,运用软件BEASTv1.8.0对病毒株的L、M、S片段序列及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确定病毒SFTSV的进化速率、分化时间及最近共同祖先(the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TMRCA)出现的时间。为检验病毒的进化速率是否是随机的,对序列信息进行随机化,用真实时间数据得出的进化速率和随机化的进化速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病毒的进化速率是否是随机的。基于病毒重配和分化时间对病毒传播路径进行分析推测。3.SFTSV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生物学功能研究(1)利用蛋白质跨膜区预测软件预测SFTSV糖蛋白跨膜序列,确定胞外区序列。构建包含SFTSV糖蛋白Gn和Gc胞外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蛋白Gn、Gc。(2)从病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针对SFTSV糖蛋白的记忆B细胞。RT-PCR、PCR扩增记忆B细胞中抗体可变区基因序列,重叠PCR法将抗体可变区与恒定区连接,构成抗体轻、重链全序列。将抗体轻、重链全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包含抗体轻、重链全序列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哺乳动物细胞HEK293T,利用Western Blot初步筛选可以表达抗SFTSV Gn或Gc抗体的轻、重链质粒组合。对初步筛选到的抗体,利用ELISA、间接免疫荧光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进一步研究抗体的蛋白结合活性、病毒结合活性和中和活性。结果1.捕获动物种属构成及感染状况(1)2013年1~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胶南地区,共捕获小型哺乳动物774只,涵盖2目3科5属6种,包括褐家鼠(157只,20.3%)、小家鼠(183 只,23.6%)、大仓鼠(135 只,17.4%)、黑线姬鼠(188 只,24.3%)、黑线仓鼠(18只,2.3%)及鼩鼱(93只,12.0%)。户内捕获啮齿鼠类及鼩鼱376只,包括褐家鼠(151只,40.2%)、小家鼠(172只,45.7%)及鼩鼱(53只,14.1%)。野外捕获啮齿鼠类及鼩鼱398只,包括褐家鼠(6只,1.5%)、小家鼠(11只,2.8%)、大仓鼠(135只,33.9%)、黑线姬鼠(188只,47.2%)、黑线仓鼠(18只,4.5%)及鼩鼱(40只,10.1%)。(2)捕获的774只宿主动物中,共获得有效心脏血标本755份,包括156份褐家鼠标本、182份小家鼠标本、125份大仓鼠标本、186份黑线姬鼠标本、17份黑线仓鼠标本及89份鼩鼱标本。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得到阳性标本9份,包括小家鼠标本2份、大仓鼠标本1份、黑线姬鼠标本2份、鼩鼱标本4份。宿主动物SFTSV抗体阳性率为1.2%,啮齿鼠类、鼩鼱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及4.5%。鼩鼱的抗体阳性率高于啮齿鼠类(P=0.014)。捕获的774只宿主动物中,共获得有效脾脏RNA标本517份,包括116份褐家鼠标本、103份小家鼠标本、83份大仓鼠标本、129份黑线姬鼠标本、9份黑线仓鼠标本及77份鼩鼱标本。经RT-PCR、巢式PCR检测,得到阳性标本5份,包括褐家鼠标本1份、小家鼠标本1份、大仓鼠标本1份、鼩鼱标本2份。宿主动物SFTSV RNA阳性率为1.0%,啮齿鼠类、鼩鼱的RNA阳性率分别为0.7%及2.6%,鼩鼱的RNA阳性率略高于啮齿鼠类,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明显(P=0.162)。3月、6月的RNA阳性率分别为4.7%(4/86)、1.7%(1/62),其他月份未检测到SFTSV RNA,可以认为3、6月的RNA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P=0.043)。2013年1~8月间,共检测宿主动物标本755份,其中阳性标本14份,宿主动物的感染率为1.9%(14/755),啮齿鼠类的感染率为1.2%(8/666),鼩鼱的感染率为6.7%(6/89),鼩鼱的感染率高于啮齿鼠类(P=0.003),说明鼩鼱在SFTSV的传播中可能起更重要作用。户内宿主动物感染率为2.4%(9/372)、野外宿主动物感染率为1.3%(5/383),户内宿主动物感染率稍高于野外,差异不明显(P=0.291)。户内啮齿鼠类感染率为1.2%(4/321),户内鼩鼱感染率为9.8%(5/51),高于啮齿鼠类(P=0.003);野外啮齿鼠类感染率为1.2%(4/345),野外鼩鼱感染率为2.6%(1/38),稍高于野外啮齿鼠类,差异不明显(P=0.474)。啮齿鼠类户内、野外感染率基本无差别,而鼩鼱户内感染率明显高于野外(P=0.001),说明户内鼩鼱在SFTSV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遗传进化分析(1)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中,我们得到符合条件的SFTSV病毒株122株,这些病毒株的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14年。122株病毒中,108株来自中国、8株来自日本、6株来自韩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22株病毒被分成5个主要分支,分别标记为A、B、C、D和E。(2)软件RDP4分析显示,共14株病毒可能为基因重配株,结合系统进化分析判断,6株病毒为基因重配株。LN2012-14、LN2012-34、LN2012-41和LN2012-42 的基因组成形式为 DAD,LN2012-58 为 DAA,AHL 为 EBD。(3)L片段、M片段、S片段、全基因组平均进化速率各不相同。L片段的进化速率为 4.16 E-4 s/s/y(substitutions per site per year)(95%HPD=8.99 E-5—9.72 E-4s/s/y),M 片段的进化速率为 6.76 E-4s/s/y(95%HPD=3,92 E-4—1.00 E-3 s/s/y),S 片段的进化速率为 1.09E-3 s/s/y(95%HPD= 5.43 E-4—1.60 E-3 s/s/y),全基因组平均进化速率为 6.73 E-4 s/s/y(95%HPD=2.35 E-4—1.09E-3s/s/y)。SFTSV起源于中国中部淮阳山区域,大约42年前病毒开始沿不同方向分化;约37年前,病毒从河南传播到山东;约33年前,病毒从江苏传播到辽宁;约31年前,病毒传播到浙江舟山群岛、日本及韩国南部济州岛。3.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1)成功构建表达SFTSV Gn和Gc胞外段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SP-Gn-Strep II 和 pCAGGS-SP-Gc-Strep II,通过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并纯化Gn和Gc蛋白。细胞上清中,Gn以二聚体、多聚体的形式存在,Gc大部分以单体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2)利用Western Blot初步筛选出可以表达抗体的轻、重链质粒组合7组,表达的抗体分别标记为Ab03、Ab05、Ab52、Ab62、Ab63、Ab64和Ab71。除抗体Ab03外其他6株抗体都可以与SFTSV糖蛋白Gn结合;抗体Ab05、Ab63和Ab71能与病毒结合,而抗体Ab03、Ab52、Ab62和Ab64不能与病毒结合;无抗体有中和活性。结论1.自然状态下,鼠类及食虫目动物鼩鼱等小型哺乳动物可感染并携带SFTSV,可能是SFTSV的储存宿主,可能在病毒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与鼠类相比,鼩鼱可能在SFTSV的扩散过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2.SFTSV进化速率相对较低,基因突变在进化过程中起到纯化作用;基因重配发生率较高,可能是SFTSV进化的主要动力。SFTSV可能源于中国中部淮阳山区域,然后传播至中国东部、东北部地区及日本、韩国。3.在pH为8.0的条件下,SFTSV糖蛋白Gn以聚体的形式存在,而糖蛋白Gc大部分以单体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4.成功表达出7株人源单克隆抗体,其中6株单克隆抗体有SFTSV糖蛋白Gn的结合活性,3株有SFTSV病毒的结合活性。
其他文献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中推力高精度、快速测量要求,提出一种改进的推力测量方法。建立高空模拟试验推力测量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对试验振动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
自从1999年Schmidt等首先报道了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振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可作为心肌梗死后患者高危预测指标的论文以来,窦性心率振荡现象已成为评价自主神经功
为了解空气湿度变化对高负荷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吹风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空气湿度对跨声速叶栅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湿度对叶栅气动
1989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取消了副主题词/家族和遗传(familial & genitics),改用/遗传学(genetics,GE)替代。副主题词/发生(occurrence,OC)也被取消,用/流行病学(epidemiolo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颁布《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7%。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为促进我国医学情报事业的发展,帮助广大卫生工作管理人员,医学科研、教学、图书、情报人员及情报用户能迅速准确地查到所需要的图书情报工作文献资料,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性激素对胰内、外分泌均有影响这点很少为人注意.性激素究竟有无可能影响胰脏腺癌?作者就有关资料进行复习,作为讨论这一问题的基础. 雌激素与酶合成:雌激素似乎是合成胰消
组合循环动力发动机是实现空天融合的重要推进方式,引射是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的关键模态,其实际工作过程十分复杂。为了分析引射模态特性,文中基于CFD技术辅以地面实
研究背景和目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至今仍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病死率仅次于艾滋病。据估计,目前全人类已有近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1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