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风的现代转化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x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为基础衍生的文化,古人以“家”为纽带,由家及国,比国治家。传统家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映射,维系着传统社会稳定发展、长期延续。但近现代以来,受五四运动反“传统”热潮、文革时期“破四旧”的冲击,以及西方外来文化、思潮、观念等内外因素的解构,传统家风被裹挟进入了现代化的浪潮之中,面临“断裂与融合”危机,以及“现代性”困境。家风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更替,传统家风的跟进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其现代转化成为了当务之急。传统与现代文化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将“文化间性”视角切入传统家风的现代转化研究中,在收集家风及文化间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传统与现代在开放的视域中进行碰撞与对话,进而探讨传统家风现代转化的路径选择。论文拟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对家风的相关问题进行概述,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和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历时地考察中国传统家风,追本溯源、观照现实,对传统家风的历史演进、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历史作用及当代价值做出整体系统的分析,深化认识。第三章切入新的研究视角“文化间性”,说明文化间性的合理性,在探讨传统家风现代转化的困境及已有范式的基础上,尝试性进行路径设计。第四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出文化间性视角下传统家风现代转化的具体实现建议,旨在实现传统家风到现代家风的“活态传承”、“差异基础上的融合”、“创造性转化”,促进家庭成员精神的构建和社会新风尚的形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他文献
"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信息或理念迅速在网络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几年,各种"网络迷因"事件层出不穷,以狂欢理论观照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狂欢的精神和特质
<正> 传统针法以机械刺激治病,灸法以温热刺激治病。二者的起源时期和地点并不一致,但都起源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一、针灸二字的演变针,古写“箴”。《说文》:“箴。缀衣,
积灰对太阳能光伏的发电效率影响很大,由于积灰的存在,即阻挡了太阳光的入射,同时又影响了光伏组件的散热,进一步影响光伏的发电效率。因此,有效的积灰清除方案是提高光伏发电效率、提高光伏发电企业收入的必要运行维护手段。本文从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及光伏组件的结构出发,研究光伏板表面积灰形成的原因及积灰对光伏发电效率造成的影响。同时对目前应用广泛的积灰清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种积灰清理方案的不足之处。为研
在国际化竞争的环境下,零售企业如何加强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这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财务指标绩效评价系统的局限性,简
目的:本临床研究设置为单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通过观察和评估安眠沐足方对非化疗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失眠的治疗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及并发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有睡眠障碍的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临床观察,并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沐足组、温水沐足组。中药沐足组予以安眠沐足方浸泡双足,温水沐足组予温水浸泡双足,两组均为每晚1次,每次20min,7天为一个疗程
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因其超高品质因子、小模式体积等特点在光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它的品质因子超越了传统光学谐振腔数个量级,极大的增强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为光子学器件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而在它的诸多应用中,可调谐性则是一项重要的功能。本文围绕氧化硅微瓶腔和微球腔,介绍了回音壁模式微腔的基本理论、耦合特性及制备方法,研究了其在可调谐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和可调谐偏振分束器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
目的探究文拉法辛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接收的抑郁症患者96例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8例/组,前一组采取文拉法辛治疗,后一组实施文拉法辛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获得了广泛认同。在我国,非遗已成为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闪亮招牌,甚至成为许多区域和群体的争抢对象。然而,国家非遗保护经验的相对不足,制度性产权规定的相对缺乏,再加上非遗自身所具备的独特属性等因素,导致非遗开发利用中一系列产权问题逐渐显现。“南京云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之中的瑰宝,探析其产业化开发中的产权问题具有典型性。论文第一部分阐述笔者选题理由,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支原体的耐药性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杭州艾博公司生产的CT抗原检测
传统的规范性决策理论把决策者看成是完全合乎理性的人,其偏好满足某种理性行为公理。然而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决策人的决策行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这一点在多目标决策中体现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