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浆料用超细铜粉的表面改性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行业得到了快速蓬勃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常用原料之一导电浆料的需求也随之剧增。传统导电浆料一般以贵金属为功能相,但是随着近年来贵金属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导电浆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浆料的发展。另外,贵金属全球储量有限,因此,无论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开发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贱金属导电浆料都是十分重要的。铜价格低廉且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抗迁移性,是贵金属的理想替代材料。但铜在高温下极易氧化从而失去许多优良性能,限制了其在导电浆料中的应用,因而改善铜粉的抗氧化性能具有卜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通过对超细铜粉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来改善其抗氧化性能,包括铜粉表面包银(Cu@Ag)、铜粉表面先包银再包覆SiO2-B2O3系薄膜(Cu@Ag@SiO2)、铜粉表面先包覆SiO2-B2O3系薄膜再包银(Cu@SiO2@Ag)。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在置换法和化学还原法两种常见制备银包铜粉(Cu@Ag)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二者的优点提出了置换-还原法来制备Cu@Ag粉。重点研究了还原过程中前躯体形式、pH值、反应温度、分散剂PVP用量以及还原次数等工艺对Cu@Ag粉的包覆效果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时,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在5左右、反应温度为50℃、PVP用量为基体质量的10 wt%,相同硝酸银用量的情况下,分为两次还原(一次还原后酸洗再进行一次还原)效果要好于直接一次还原。以Cu@Ag粉为功能相制备了导电浆料,经过丝网印刷、干燥、烧结后得到电极。利用四探针法测量了电极的方块电阻,结果表明:随着Cu@Ag粉中银含量的增加、烧结温度的增高,电极的方块电阻逐渐降低。Cu@Ag粉中银含量为54.2 wt%、烧结温度为800℃时,电极的方块电阻为1.9×10-2Ω/□,达到了高温导电浆料的要求。   其次,以正硅酸乙酯、硼酸三正丁酯为前躯体,以氨水为催化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在Cu@Ag粉表面包覆一层SiO2-B2O3系薄膜,制备了Cu@Ag@SiO2复合粉。研究了Cu@Ag粉基体预处理方式、正硅酸乙酯用量、硼酸三正丁酯用量、氨水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Cu@Ag@SiO2复合粉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Cu@Ag@SiO2复合粉为功能相制备了导电浆料和电极,用四探针法测定了电极的方块电阻。   此外,通过改变包银和包SiO2-B2O3系薄膜的顺序,制备了Cu@SiO2@Ag粉。研究了不同银含量对复合粉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电极的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银含量的增加,Cu@SiO2@Ag复合粉的氧化增重逐渐降低,高温抗氧化性能逐渐变好,对应电极的方块电阻逐渐降低。当银含量达到50.0 wt%时,对应电极的方块电阻达到了0.37Ω/□。此外,相同组分的Cu@SiO2@Ag彩和Cu@Ag@SiO2粉具有相似的高温氧化增重率,但是前者制备的电极的方块电阻要远远低于后者制备的电极的方块电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西气东输”管线约1/5跨越酸性红壤区域,X80管线钢在红壤环境中的腐蚀失效是影响其使用寿命、使用安全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管线钢红壤腐蚀的环境因素,如腐蚀性离子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水资源污染日趋恶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很难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特别是2006年我国修订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原标准的35项检测指标
交通运输工具及航空航天器材的轻量化是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之一。铝合金因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加工性好、可焊接、耐腐蚀和美观等优良性能而成为轻质材料的首选。7xxx
本文采用金属型铸造和挤压的方法,制备了添加Ni百分数为0~0.6%的AZ102合金,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热处理和挤压以及挤压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的组织,利用XRD和EDS分析了
近年来,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如TiO_2,Fe_2O_3,ZnO,Ag_3PO_4等)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或空气中有毒气体的研究成为当今环境科学与能源问题的热点。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纳米复合材料具备了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殊性质,也能够通过复合尽可能的改进纳米材料的缺点,并且可以实现性能的可设计性,近年来已经被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报道。本文合成了碳量子点(CQDs)、F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与其他金属材料的Ni-P化学镀工艺相比,Mg的自腐蚀电位很负(-2.37V),极易氧化,使镀液中沉积的金属与基体很难形成稳定的结合,且与Ni-P层间的电位差较大,一旦存在孔隙便会加重基体腐
肿瘤诊疗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现存的问题是在治疗肿瘤组织的同时也带给正常细胞很大的伤害,基于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和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从内源性响应或外源性刺激构建响应性诊疗平台来控制治疗,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有机无机复合纳米颗粒的研究推动了响应性诊疗平台的发展。合适形貌的纳米颗粒可以有更好的性能,有利于其生物应用。我们制备了一维的碳酸钙-亚甲基蓝(CaC03-MB)纳米复合物构建内源性响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