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司制改革的推进及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债务融资也已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融资构成,但是在资本市场中由于公司规模、成立时间、企业性质等的差异,致使企业之间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存在很大的不同。能否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获取更多的债务融资金额是上市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高管利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以粉饰财务报表来达到各种动机的机会主义行为,已成为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内容。探讨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是否存在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缓解融资约束状况、降低盈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融资动机下盈余管理的作用路径,也进一步探讨了高管薪酬激励影响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关系的作用机理,明晰了对高管实施的不同薪酬激励方式对融资动因下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显著差异,最后为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有效地降低盈余管理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债务代理成本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债权人无法获取所有的内部信息且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契合点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致使股东和债权人存在利益冲突,债权人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会通过提高借款利息率、缩短债务期限等条件来转移潜在的风险,避免自身承担贷款风险,从而导致债务代理成本增加。而企业为了减少违反债务条款的风险,满足信贷银行对贷款条件的要求,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企业利好的经营信号,则可能会诱使高管增加其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为上市公司寻找降低融资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变得非常必要。本文进一步引入高管薪酬激励的因素,探讨对高管实施的不同薪酬激励方式对融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以便为上市公司减少融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通过选取2006-2015年最近10年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计15773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已有的文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一方面检验了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探讨了对高管实施的不同薪酬激励方式影响融资动因下盈余管理的作用路径。最后研究结果表明:(1)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融资约束越强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水平也越高;(2)本文将对高管实施的薪酬激励区分为高管货币薪酬与高管持股两部分,研究结果显示,高管货币薪酬能显著地抑制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而高管持股激励对两者的正向关系具有促进作用,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该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中对高管实施不同的薪酬激励方式对融资动因下的盈余管理水平会产生显著的差异。通过对以上实证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注重融资制度设计,优化外部融资环境。上市公司面临融资约束状况,很重要的因素是融资制度设计不合理,公司内部自有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投资经营等的需要,而在外部融资成本较高时,致使企业无法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进而导致企业融资约束状况加剧。合理的融资制度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及时地筹集到所需的资金。(2)加强公司治理,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1)合理设置高管的货币薪酬,对高管实施较高的货币薪酬激励能有效地降低债务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降低高管融资动机下的盈余管理行为;(2)科学地看待并选择高管期权激励。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应对融资动因下的盈余管理行为时,对高管实施的货币薪酬激励比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更能抑制融资动因下的盈余管理行为。(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惩虚假信息披露。国家应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证监会等监管机构也应加大对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惩罚力度,保证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上述几点政策建议是针对具体研究结论提出的,对上市公司缓解融资约束压力、降低盈余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政策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