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由美国虐待华工引起的。美国通过设立一系列的虐待华人的排华法案,逐步确立了限制华工赴美的政策。清政府为了保护华人曾命令驻美公使与美国进行交涉,签订有利于保护华工的条约,但是美国并不遵守条约,仍然是苛待华人,这引起清政府的极大不满。在1894年《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又称《华工条约》即将期满时,清政府一方面照会美国要求废除条约,另一方面派驻美公使梁诚与美国交涉,梁诚在交涉中态度强硬,不肯签约。于是美国决定绕过梁诚,派柔克义来华与外务部直接交涉。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一片哗然,国内的民众纷纷团结起来,以抵制美货的方式来抗议美国虐待华工,抵制美货运动由此产生。在运动中,清政府在各个阶段持有不同的态度。前期,在政府官员、驻美公使梁诚、清政府自身的认识及民众的呼吁和情绪影响下,清政府采取了温和的态度。中期,随着运动的不断发展,使美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借助这种影响向美国交涉,表现出较为强硬的态度,尤其体现在坚决拒绝为美国在中国所遭受的贸易损失承担责任和坚决拒绝惩罚曾少卿两件事情上。清政府虽然想通过运动向美国施加压力,但是不想运动过激危及自己的统治,加上国力弱小不能与美国抗衡,在美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在1905年8月31日颁布了镇压抵制美货运动的命令。后期,很多地区都退出了抵制美货运动的行列,只有广东一地还在坚持。为此,美驻广东领事多次向清政府表示抗议,要求清政府镇压此运动。最后美国竟派军队向中国示威,清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在1906年2月再次发布禁止抵制美货运动的命令,之后,抵制美货运动逐渐结束。在这次对美外交中,清政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非常注重民意,开始关注海外华人的利益,依靠民众的力量向美国施加压力,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同时提高自己在外交中的地位。从民众方面看,民众为了维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团结起来,表现了他们团结意识、思想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提高。从外交方面来讲,民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外交,对国家事务有了发言权,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而清政府也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这充分显示出国民外交的兴起,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序幕。此外,在抵制美货运动中民众通过一些社团、报纸等进行舆论宣传,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对于清政府在外交中的态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舆论在外交中起到一定作用,这表明近代舆论开始成为中国外交中一股潜在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