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研究教学变革需要一种“合适”之“思”。所谓“教学合适”,是指教师综合调配自身与学生的具体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的、内容、任务、形式、方法、评价、环境等教学过程性因素,实施合适的教学变革,意即合适地教学。“合适”是指教学变革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范围,在特定教学条件下,“合适”处在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潜在教学水平之间,是合格教学的一般标准与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动态调适的结果。
H县第二中学是苏北县域中的一所“第二中学”,与“一类中学”和“第三类中学”相比,“第二中学”具有自身的教学特殊性。这所学校的教师在普通高中的教学变革中,坚持实事求是、从自身的具体生存困境出发,坚持将自身的教学现实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教学变革之路。追寻合适的变革路径、探索合适的课堂教学、寻求合适的变革精神,这是“教学合适”在教学变革实践中的具体展现,教师合适对于教学变革意义重大,而教师学术史是教师合适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H县第二中学教学变革实践的个案研究,带给我们“第二中学”的困境、“第二中学”教学变革的空间拓展与趋向、教学变革的负重前行与囚徒之择、教师学术史的相关思考;也使我们得以认识“教学合适”的自身规定性:合适的教育是“教学合适”存在的前提;教师合适是“教学合适”的首要条件;学生合适是“教学合适”的最终目的;“教学合适”要求教学变革具有可接受性;“教学合适”支持教学变革的可能性。
有鉴于此,研究认为:“教学合适”是教学变革的本然要求;“教学合适”是教学变革的一种实践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