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都有1.2亿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农民工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也为中国社会的城市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都已经建立,但是唯独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却严重缺失。然而,城市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从事工业生产,面临着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风险和职业风险,他们的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缺乏医疗保障等问题不容忽略,需要一种社会化的风险分担机制来保证基本生活,这就是城市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 在国内的关于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几乎是空白的现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建立的模式、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本文分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必要性。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农民工的特征和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农民工在城市遇到失业、疾病等风险或者陷入贫困的时候,他们不能依靠周围的人群,也不能依靠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抑或是政府提供的其他制度,更不可能返回农村,必须为他们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同时,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人权,化解了社会矛盾,也符合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 其次,探讨了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可行性。从财政能力、理论基础、价值取向、技术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接着,对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具体框架体系进行了设计。首先定位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创造性地提出政府应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逐步地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然后对其提供主体、救助对象、资金收入、救助标准、管理体制等进行了规划,并预测了建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这些难题提出了响应的解决办法。 最后,结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趋势,对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前景和趋势进行了预测,坚信必将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而且将会长期存在,当然,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只是过渡性的制度,是城乡二元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整合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的扩大、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这种社会救助制度势必将融合进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