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电针“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早期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及缺血半暗带区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早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只Wistar大鼠分为手术组(85只)和假手术组(15只)。手术组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选出符合实验标准的大鼠(58只),再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29只)和电针组(29只);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相同手术处理,但不梗塞大脑中动脉。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干预,电针组取“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穴位,给予电针治疗。分别于脑缺血后24 h,48 h及72 h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1、大脑中动脉梗塞成功造模后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均不同程度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体征。2、大鼠经电针穴位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电针组组内比较,72h组与24h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电针刺激能有效的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且有累积效应。3、图像分析缺血侧半暗带区脑组织Caspase 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偶见Caspase 3阳性细胞,造模组和电针组缺血侧半暗带区在各观察时间点均可见大量Caspase 3阳性细胞,以脑缺血后24 h时为最多;造模组、电针组缺血侧半暗带区阳性细胞在各观察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造模组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在缺血24h、48h时均较电针组明显增多(P<0.05);在缺血72h时,两组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缺血损伤引起大鼠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早期电针刺激“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2、早期电针刺激“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可以有效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之一减少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3、实验大鼠脑缺血后半暗带区Caspase 3阳性细胞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电针刺激可有效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