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双职工家庭的普遍使得祖辈需要承担起教养孙辈的任务。祖辈在教养过程中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这是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对隔代抚养的关注更多得是集中在对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的关注。本研究从城市家庭入手,关注在城市家庭中祖辈起着怎样的教养作用。社会情绪适应中的外化问题与内化问题影响着幼儿的个体发展,这与幼儿接受到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而气质在教养方式与社会情绪适应中又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对上海市的211名14个月龄的幼儿进行调查,邀请祖辈、母亲、父亲分别填写相关问卷,对不同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情绪适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且研究气质在其中的调节。研究结果如下:1、在城市家庭中,隔代抚养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区别于农村家庭,祖辈教养孩子的地点主要是在孩子父母家中,祖辈与孩子的父母共同教养孩子。2、不同教养人的同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高相关,教养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采取的教养方式会趋向一致。3、在共同教养孩子的城市家庭中,祖辈的教养方式与父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父亲的接受水平显著得低于祖辈与母亲。4、祖辈的惩罚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的外化问题,祖辈的鼓励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母亲的接受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母亲的惩罚显著正向预测外化问题;父亲的惩罚显著正向预测外化问题。教养方式对内化问题的预测作用不显著。5、幼儿的受限后沮丧与专注性这两个气质维度在惩罚与外化问题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受限后沮丧处于高水平的时候,祖辈的惩罚对外化问题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受限后沮丧处于低水平时,这种预测作用不显著。专注性处于高水平时,父母的惩罚对外化问题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专注性处于低水平时,这种预测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