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糖通饮、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NGF、TGF-β1的影响

来源 :贵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un0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内服中药(糖通饮)及穴位埋线的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进行干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糖通饮及穴位埋线治疗DPN可能的作用机理和途径,为临床治疗及优选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埋线组、中药组、中药+埋线组(药埋组),通过高能量饲料喂养联合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0.1%浓度链脲佐菌霉素(Streptozocin,STZ)溶液的方法诱导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根据分组进行相应治疗。经10周治疗后,检测大鼠FBG、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血清NGF、TGF-β1变化,并取大鼠坐骨神经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经干预治疗后:1)各治疗组大鼠FBG值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其中药埋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其余两治疗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2)三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较模型组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治疗组间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3)各治疗组大鼠血清NGF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药埋组血清NGF含量升高最为明显(P<0.01),中药组与穴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三治疗组大鼠血清TGF-β1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药埋组血清TGF-β1含量降低最为明显(P<0.01),其它两治疗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较正常组大鼠有明显改变,经治疗后,三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较模型组大鼠有所改善。结论:中药糖通饮和穴位埋线均能有效治疗DPN,延缓DPN病情进展,两者合用时疗效最佳,其可能的作用途径为:通过降低血糖,改善糖代谢,增加NGF含量,降低TGF-β1含量,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来实现延缓DPN病情进展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结合目前最新文献研究进展,同时通过临床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髌骨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实验探索骨折愈合过程中MSCs迁移的分子机制,从而探讨补肾活血汤促进
"风险社会"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社会科学界被广泛认同和讨论的概念之一。风险社会的形成,归根结底在于风险从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过渡。人口、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组织制
中烟100(CF965)是以兼抗烟草多种主要病害的烤烟新品系9201为母本与易感赤星病、对低温短日照反应敏感的优质烤烟品种NC82为回交亲本,通过杂交重组、回交聚合,经系谱法选育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电子科学技术应运而生,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连锁经营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温脾通络开窍方对脾虚痰阻型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虚痰阻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
目的:本实验基于“脾主肌肉四肢”理论,选用D-半乳糖(D-a lactose,D-gal)致衰老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补脾益气药膳灌胃加穴位贴敷的疗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观察衰老大鼠
目的观察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
梅州作为客家民系特色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典型的客家族群特质和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这是客家先民在梅州地域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目的观察儿童接种3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的乙肝加强免疫效果,为乙肝加强预防接种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玉环县抽取已完成乙肝基础免疫、未加
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结合自身最新研究工作,论述了去除工业废水中汞离子的化学沉淀法、微电解—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等方法及其作用原理,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