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在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译成俄语,向俄罗斯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其中不乏一些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书籍。《叶赫那拉氏家族史研究》是一本极具民族特色的书籍,该书成书于2005年,由吉林师范大学薛柏成教授撰写,是一部全面地阐述叶赫那拉氏家族历史的专著。叶赫及其家族的历史,是清入关史和满族形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书之前,一直没有介绍这段历史的专著。本实践报告就是以《叶赫那拉氏家族史研究》的俄译为实践案例。中俄两国存在文化差异,本书中词汇层面的文化差异就体现在文化特色词上,句子层面的文化差异则体现在古文上。因此该书中频繁出现的文化特色词与古文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对于文化特色词的翻译,笔者运用音译、意译、替换等方法;对于古文的翻译,则是在功能对等的理论指导下采用语序调整、语句的增减和语义阐释等技巧。通过这次笔译实践,总结在翻译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于此思考对应的改进方法,提高翻译能力,力求为今后的翻译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本实践报告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翻译任务进行介绍,主要包括文本翻译的意义、《叶赫那拉氏家族史研究》的内容概括和文本特点;第二章是译前准备,包括翻译时间的安排、翻译的理论准备、翻译工具的使用和常用语表的编制;第三章是结合具体案例,对词汇层面上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对句子层面上古文的翻译技巧进行总结;第四章是翻译实践的反思,总结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笔者的收获,以及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