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经营模式与农业发展方式均发生重大转变,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受资源环境等条件约束,规模化经营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基于此,土地托管凭借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新形式,土地托管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不断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首先,本文综合应用统计学、农户行为理论等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土地托管相关理论及不同种粮农户选择土地托管的行为逻辑。其次,根据种粮农户对土地托管的需求进行描述性统计,剖析不同类型种粮农户在不同环节对土地托管的需求情况。然后,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农户土地托管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ISM模型研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相关分析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动土地托管产业的发展。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不同类型种粮农户决策模型差异较大。普通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决策,在兼顾农业和非农选择的同时,以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规模农户以种粮收入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以农业经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不同种粮农户在不同环节对土地托管的需求程度不同。普通农户对产中环节农机服务需求较强,对产前、产后托管服务需求相对较弱,对田间管理服务需求强度则位于两者之间;规模农户对产中农机服务需求最强但较普通农户偏弱,对产后烘干服务需求较强,相对比下,规模农户对产前托管服务、田间管理服务需求较弱。(3)不同种粮农户土地托管需求行为影响因素明显不同。农户个人特征、土地特征及农户认知等因素显著影响普通农户土地托管需求行为;相对应的,影响规模农户需求行为的因素多集中在家庭经济特征方面,其个人特征对农户土地托管需求行为影响不大。(4)运用ISM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发现:普通农户土地托管需求的影响因素沿着“决策者文化程度”→“是否村干部、农闲收入”→“参与农业劳动人数、家庭年收入、非托管服务可获得性、是否听说过土地托管”→“非土地托管组织提供服务的方便性评价”→“农户总体满意度”的正向传导关系不断影响普通农户服务需求程度。规模农户土地托管需求的影响因素沿着“是否有非农就业经历、是否参加过农业培训”→“大规模种粮年限、家庭劳动力数量”→“种粮收入比重、自有农机种类、耕地与镇中心距离”的正向传导关系逐渐影响规模农户土地托管需求程度。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宣传,增强农户服务认知;优化供给结构,有针对性提供服务;整合土地资源,优化服务环境;全面发展托管服务,丰富服务供给内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