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制度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在促进经营者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又通过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反垄断法博大精深,附条件批准制度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其直接体现了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和沟通能力。虽然反垄断法设有专门章节对经营者集中进行规定,但尚未建立全面的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制度。本文仅仅围绕什么是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制度,包括哪些条件,怎么附加,怎么监督执行这一主线展开系统的分析论述,以期弥补附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制度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创新与不足等内容。  第二章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制度概述。本章首先介绍了经营者集中的内涵,反垄断法中的并购更注重合并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当经营者集中的利弊并存时我们可以得出不能简单的批准或者否定某一项集中,需要对这项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予以批准,要求我们必须遵守必要性、有效性、充分性和透明性的原则。  第三章限制性条件的分类及适用。这是对附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制度的进一步分析。将限制性条件分为结构性、行为性以及混合性三种。本章从限制性条件的分类入手,针对每一种限制条件进行讨论,包括限制性条件的基本内容、主要方式、实施重点,从而更好的解决限制性条件的适用问题。  第四章限制性条件的确定。第一节中就提出的主体、期限和方式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二节就限制性条件的选择和设计进行了论述,主要论述了适当的时机、单一法域的局限性两个方面。  第五章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制度的监督执行,本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有效监督对于有效的救济至关重要。需要正确处理执法机构、当事方与第三方的关系。本章首先概述了监督执行基本框架,再逐一分析监督执行的主要方法、相关方法律关系的处理以及争议解决机制。  第六章完善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制度的建议。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并购救济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国外在反垄断审查理念上以及审查设计上对我国的启示,指出中国反垄断法附条件批准制度尚需完善之处。同时指出征求意见稿的创新和完善建议,对我国的附条件批准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稿,以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
其他文献
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在汽车的灯光照明方面,ADB(Adaptive Driving Beam,自适应驾驶灯光)技术是当前的热点之一。在分析和比较机械式ADB系统和Matrix ADB系统技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