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融合,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ARM平台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主流的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本论文采用AT91RM9200(ARM9内核)为CPU的硬件平台,AT91RM9200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一款基于ARM920T体系结构的高性能CPU,丰富的外设接口,240MHz的主频使它特别适合进行操作系统的移植和应用开发。Linux操作系统本身的种种特性使其成为嵌入式开发中的首选。随着嵌入式Linux的成熟,提供更小的尺寸和更多类型的处理器支持,并从早期的试用阶段迈进到嵌入式的主流。
本论文在研究实验室现有的基于上位机Windows系统电阻抗扫描成像设备(EIS,Electric Indepence Scan)的基础上,将Windows系统用嵌入式Linux系统替代,论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关于EIS设备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嵌入式电阻抗成像系统硬件平台的结构,接着叙述了嵌入式电阻抗成像系统数据处理硬件平台结构。论文重点从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出发,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的原理、内核启动代码以及参数链表的分析,编写了嵌入式BootLoader程序。接下来裁剪和移植Linux内核,分析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et,BSP)的结构和作用,并且具体地研究了部分ARM和AT91RM9200的板级支持代码,选择了合适的根文件系统。最后,重点研究了Linux驱动程序的模型,详细地分析了Linux USB子系统,并且实现AT91RM9200 USB主机端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