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自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尚处于转型期的背景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未富先老”是其主要特点。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87%,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上升了1.91个百分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同时,居民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始终动力不足。在老龄化背景下,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简称LCH)为理论基础,将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纳入居民消费函数之中,利用分省、分区域、分城乡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然后全面总结本文的结论,并依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结构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二是老龄化及相关问题的界定;三是列出了论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四是阐述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首先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影响消费的理论基础与影响途径;接着对国内外学者对人口老龄化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三章: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状况。首先概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接着介绍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状况。第四章: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首先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纳入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的消费函数模型,然后利用省际面板数据,使用计量软件Eviews6.0,分别从全国、分区域、分城乡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为负,并且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抑制作用大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促进作用;东部、中部、西部的实证分析表明,不同地区人口抚养比变动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城镇与农村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在城镇中这种影响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为负,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为正。第五章: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根据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结果,全面概括、总结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人口学角度寻找我国居民消费不振的原因,对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还可以作为制定未来中国经济和人口政策,尤其是关于老年人口政策的参考,同时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创新:一是本文采用分省、分区域、分城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相对于大多数文献只是从全国层面上解释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二是本文利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控制个体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多重共线性,这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本文虽然完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然而由于研究能力和条件有限,论文研究不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具体的不足之处如下:一是由于数据搜集的困难,本文的实证分析未能使用微观调查数据,因此难以区分异质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能从微观层面上给出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政策建议;二是本文只是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未能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这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