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石墨烯束缚的纳米Cu/CuO凝固行为的原位表征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并且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晶体的凝固非常快速(在皮秒量级),所以直到今天,凝固机制还存在很多疑问。目前,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能够在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实时记录凝固的微结构演变过程,为凝固机制的解释提供原子尺度的证据。本文利用原位加热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u纳米颗粒的凝固行为进行了研究。表面负载有非晶碳的Cu在高温下将非晶碳催化为石墨烯,然后降温凝固。在原子尺度上对受石墨烯束缚的Cu以及Cu表面被氧化形成的CuO的凝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受石墨烯束缚的CuO凝固过程延长至数秒,速度明显减慢。CuO成核之前,在原子水平上观察到了弯曲的不连续反常层状结构。在晶体生长期间,(002)晶面生长速度明显快于(111?)晶面。并且,在固-液界面处有时会出现两个铜层的中间生长结构,随后O原子与表面Cu原子结合形成了CuO晶体。(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容易产生缺陷(例如孪晶,层错等)。在本文中,我们详细研究了受石墨烯束缚的Cu纳米颗粒的反常退孪晶过程。因为Cu颗粒在退孪晶中受到石墨烯的限制,产生的应变无法释放。于是发生一系列使得孪晶能量增加的反常孪生位错滑移,产生新的纳米孪晶,然后新旧孪晶协同旋转,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Cu纳米颗粒。观察受石墨烯束缚的CuO凝固过程,为完善成核理论和晶体生长机理提供了原子尺度的证据;Cu纳米颗粒反常退孪晶过程的观察,丰富了孪生机制,并且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金属孪晶纳米材料应用温度的方法。
其他文献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一直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制取清洁能源、净化环境的有效策略之一。自光催化技术问世以来,科研人员已经投入巨
复杂网络因其独特的拓扑特征能够较好地描述真实系统的结构。大多数网络往往是相互依赖而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单层网络不能准确全面地描述真实系统中的依赖关系,因此,对多层网络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互依赖网络(Interdependent Network)是由相互依赖的两层甚至更多层的网络组成的。网络分解问题是指选出网络中的一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的移除可以导致网络的彻底瓦解。相互依赖网络分解问题的研究对
随着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的大规模商用,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始了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大幅度提升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然而,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都是以传统蜂窝小区为基础的;随着通信网络的密集化,以
学位
由于信息系统中知识的不完备性,许多实际决策问题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对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信息科学、决策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热门课题。为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研究者们也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理论,如模糊集、粗糙集、软集、Dempster-Shafter证据理论等。然而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通常是复杂和多元的,单纯某一种理论模型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情形。因此我们往往需要对经典理论模型进行拓
抗生素污染作为当代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始终困扰着国内外的学者们。四环素是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之一,其难降解、易富集的特点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通过PINK1/Parkin1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脑细胞自噬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 gruop)、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 group)、依达拉奉组(Edaravone group)、3-甲基腺嘌呤(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导致的传染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阶段鸡只均易感,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被认为是目前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IBV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血清型间交叉保护性较差,这给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带来了困难。本研究为了解新疆某养禽公司历年的抗体消长规律和免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分割法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该方法具有严谨的数学基础以及高效的数值方案,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应用最广的算法之一。基于水平集方法的活动轮廓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中心金属或簇和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构筑的一类具有丰富孔结构的晶体材料。稳定的MOFs通常有两类:一种是由高价金属离子(硬路易斯酸)和有机羧酸配体(硬路易斯碱)构筑的,另一种是由低价过渡金属离子(软路易斯酸)和基于偶氮盐的配体(软路易斯碱)构筑的。本论文以MOFs稳定性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Na N_3、4-氰基吡啶、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