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据是还原事实,法官裁判的重要依据,证人证言作为证据规则中的内容,各个国家均对其予以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发现事实真相。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的发展,拒证权规则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在医疗行业,医生拒证权涉及的价值冲突尤为明显。在价值多元的今天,价值冲突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法律要求医生作证的义务与医生职业道德要求医生保密、维护患者隐私权义务的冲突为医生拒证权法律移植提供了可行性,也为价值冲突寻找平衡点提供契机。那么医生拒证权的伦理正当性在哪?我国从古至今对医生拒证权有无规定?境外的相关规范对我国有哪些启发?医生拒证权是否有移植的可行性?我国构建医生拒证权规则涉及哪些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医生拒证权予以研究,从拒证权理论入手,在探讨国内外渊源基础上,分析医生拒证权的法理内容以及正当性,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探讨法律移植的合理性,推出医生拒证权法律移植的可行性,最后对我国构建医生拒证权规则提出展望。本文分为前言,第一至第四部分以及结语:第一部分:医生拒证权基本问题研究。这一章节分了两大方面,第一方面研究医生拒证权的概念与特征,文章先从拒证权入手,由拒证权规则引出医生拒证权,并对两者概念、特征和相关问题进行辨析,使基本概念清晰。第二方面是医生拒证权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医生拒证权的历史起源与发展予以阐述,然后在法理学上研究它的价值理论基础、利益均衡理论、人文主义原理,着重分析医生拒证权的法理基础,意在医生拒证权的伦理正当性。第二部分: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对医生拒证权相关问题的研究。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在医生拒证权规则上的不同作研究和对比,看到差异性,也看到规则本身的正当价值,其次对港澳台地区的法规予以研究与我国大陆地区形成反差,引出对大陆构建医生拒证制度的思考。最后分析医生拒证权的适用限制,为医生拒证权的法律移植可行性铺垫。第三部分:医生拒证权的正当性研究。本部分通过对医生拒证权缺失的原因、自身价值的研究,一方面我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拒证权制度,另一方面展现国家法制上的诸多问题,以此来说明医生拒证权的应当性、合理性所在,以及制度自身对法治进步、保障人权、程序正义的积极作用,与第一部分的法理分析和第二部分的不同法系国家的不同法律规定相呼应。第四部分:我国医生拒证权的法律移植与构建。我国并不存有医生拒证权规则,这些规则在建国后都被废除了,仅能从历史和西方国家借鉴,那么法律移植便成了重要的一个方面。文章首先对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现实需求予以分析,进而得出缺失医生拒证权规则带来的弊端后果,所以医生拒证权应当构建。文章通过构建的基本思路、立法原则引出法律移植,想要移植法律,那么法律移植手段本身就应当’合情合理,文章通过对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理论基础的研究,总结出法律移植的可行性。最后,对医生拒证权具体立法运用和涉及的价值冲突予以研究,意在展现医生拒证权对价值冲突的平衡价值,另一方面促进体制改革与加快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