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Hz Doherty功率放大器研究设计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i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集成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单元,但长期以来,射频集成电路一直是无线通信电路的瓶颈。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的调制方式越来越复杂,这对射频集成电路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射频功率放大器,又是射频电路中最为关键的模块之一,它也是最为耗能的模块电路,功率放大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收发系统的效率。对于目前高的峰均比的信号,功率一般都有一个比较高的回退值,对此,提高功率放大器在低功率时的效率则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已经有了多种效率提升技术,而Doherty功率放大器因其电路结构比较简单变的越来越为流行。CMOS工艺较其他工艺成本更低,因此采用CMOS工艺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已经为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功率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分类,然后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线性化技术和功率提升技术。之后详细讨论了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在设计Doherty功率放大器时,有源负载牵引理论以及λ/4阻抗变换网络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采用课题组所设计的单端CMOS功率放大器,单端CMOS功率放大器采用SMIC0.18μm RF CMOS工艺。单端CMOS功率放大器为两级结构,功率级采用厚栅结构,以缓解晶体管被击穿的压力;驱动级采用自偏置共源共栅结构,这样增加了输入输出的隔离度,并有效的缓解了栅氧击穿和热载流子带来的危险。在设计该单端CMOS功率放大器的基础上,运用ADS软件对Doherty功率放大器进行了仿真设计。在设计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时候,为了保持两路功放相位的最大一致性,主功放和辅功放均采用了该单端CMOS功率放大器。而该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λ/4阻抗变换网络和功分器均在PCB板上实现,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在3V的电源供电的情况下,通过仿真,该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28.3dBm,增益为20dB,功率附加效率为41.3%。在5dB的功率回退情况下,该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功率附加效率依然可以达到33.7%。   在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实际调试中,由于CMOS功率放大器的频率发生了偏移,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频率由仿真的2.45GHz改为1.95GHz。在该频率下,该Doherty功率放大器实测结果为:输出功率为25dBm,增益为10dB,功率附加效率为17.9%,在功率回退5dB的情况下,其功率附加效率为12%。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之所以造成较大差别,一方面是因为CMOS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较仿真结果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在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调试过程中,低功率时辅功放的功率泄漏问题也对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68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选择
风电桨叶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运行环境十分恶劣,长时间受极端天气的影响,隐患随时都有可能演变成事故,因此对风电桨叶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势在必行。   本论文在分析
该研究是在明确了皮质酮诱导大鼠Leydig细胞凋亡是经GR介导的基础上,再评价在皮质酮诱导的大鼠Leydig细胞凋亡中NF-κ B的作用.该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
目的:探究强化夜间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针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支持,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方法:对9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目的:初步建立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诱导体系,为体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提供实验基础.结论: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妊娠剧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妊娠剧吐孕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
目的 分析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8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17年11月-2019年11月,行综合护理的41例为综合组,行常规护理的41例为一般组,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患者中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照组
随着系统设计的规模和复杂度呈指数上升,传统的验证环境在可重用性、灵活性和验证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缺点越来越明显,显然已无法满足验证领域的需求,巨大的验证压力迫使验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