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现代沉积学、构造学、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国内外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含油气区勘探经验为指导,对江汉盆地西南缘进行了整体解剖,探讨了断裂构造带储集砂体成因模式、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江汉盆地西南缘构造运动控制了二级层序的发育,由构造、气候、物源制约的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了该区三级层序结构。通过研究,建立了浅水断陷湖盆层序充填格架和发育模式。首次提出采穴-复兴场断阶带是追踪早期北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面发育而成,以万城-复兴场断层等北北东向同沉积断层及其衍生断层组成的扫帚状断裂带形成由采穴-复兴场-谢凤桥、八宝组成的富油断裂构造带。 (2)阐明了该区带下第三系新沟咀组、上白垩系渔洋组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浊积扇-半深湖相沉积体系等岩相类型。首次阐述了本区断裂坡折带砂体成因模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物源来自西北方向,在采穴高断阶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体;复兴场断块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砂体,谢凤桥以西地区主要发育浊积扇砂体。 (3)断裂构造带发育断层-岩性型复合油气藏。油源来自谢凤桥下降盘玫瑰桥洼陷的新沟咀组下段和沙市组上段,属异源侧向阶梯状成藏模式,即新沟咀组下段和沙市组上段的油源沿谢凤桥断层侧向运移至断阶带白垩系河道砂岩中由构造等值线和断层封闭形成新生古储型油藏。 (4)通过钻井测井资料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分析,在白垩系渔洋组划分出六个中期旋回和十七个短期旋回,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在基准面旋回各个阶段沉积演化规律。 (5)探索了一套在构造断裂带适用的地质、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的油藏预测方法技术。运用神经网络波形分析技术,定性识别砂岩扇体及发育规模;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相控砂层对比技术为核心,选用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