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西南缘中新生界油藏预测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现代沉积学、构造学、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国内外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含油气区勘探经验为指导,对江汉盆地西南缘进行了整体解剖,探讨了断裂构造带储集砂体成因模式、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江汉盆地西南缘构造运动控制了二级层序的发育,由构造、气候、物源制约的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了该区三级层序结构。通过研究,建立了浅水断陷湖盆层序充填格架和发育模式。首次提出采穴-复兴场断阶带是追踪早期北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面发育而成,以万城-复兴场断层等北北东向同沉积断层及其衍生断层组成的扫帚状断裂带形成由采穴-复兴场-谢凤桥、八宝组成的富油断裂构造带。 (2)阐明了该区带下第三系新沟咀组、上白垩系渔洋组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浊积扇-半深湖相沉积体系等岩相类型。首次阐述了本区断裂坡折带砂体成因模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物源来自西北方向,在采穴高断阶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体;复兴场断块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砂体,谢凤桥以西地区主要发育浊积扇砂体。 (3)断裂构造带发育断层-岩性型复合油气藏。油源来自谢凤桥下降盘玫瑰桥洼陷的新沟咀组下段和沙市组上段,属异源侧向阶梯状成藏模式,即新沟咀组下段和沙市组上段的油源沿谢凤桥断层侧向运移至断阶带白垩系河道砂岩中由构造等值线和断层封闭形成新生古储型油藏。 (4)通过钻井测井资料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分析,在白垩系渔洋组划分出六个中期旋回和十七个短期旋回,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在基准面旋回各个阶段沉积演化规律。 (5)探索了一套在构造断裂带适用的地质、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的油藏预测方法技术。运用神经网络波形分析技术,定性识别砂岩扇体及发育规模;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相控砂层对比技术为核心,选用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
其他文献
【正】 老"三论"是指本世纪四十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作为横向科学,具有许多共同点和结合点,因而常被合称为SCI三论。新"三
在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水土光热资源丰富;二是特色林果品种资源多样;三是独特的气候环境。因此,新疆非常适宜发展绿色和有机林果产业。本文针对
本文主要论述朱熹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作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借鉴。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抓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处内陆,水资源相对稀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过大,利用率低,经济的发展与水资源缺乏之间的不和
液晶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可调控光电功能材料,基于液晶的太赫兹器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高性能太赫兹功能器件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综述了太赫兹领域液晶材料与器件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