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的跨文化翻译——以《红楼梦》英译为例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语言都是与语言所根植的文化密不可分的。“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Lotman,1978:211-32)中国民俗文化来源于千百万年来中华大地亿万劳动者的文化探索和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民俗文化的英译问题,从而将翻译纳入文化范畴。 翻译是涉及两种语言的文化交际活动。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有着各不相同的特性。在跨文化翻译中,要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是难中之难。本文认为,民俗文化的翻译主要有两大困难:词汇空缺和义项空缺。为了忠实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作者建议采取直译、直译加注释、音译或音意兼译、意译、以及借用英语中现成的表达方式这五种具体的翻译方法,试图寻找一条保持原语文化的可行途径。本文最后还通过对蕴含大量中国民俗文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版本的研究,对比分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归化和异化这两组翻译理论在民俗文化翻译中的运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美国报刊对中国反分裂法的报道,旨在揭示媒体语篇中语篇结构与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 由于台湾问题关系到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所以美国
全文围绕着美国对东亚一体化和中国崛起的态度展开,通过选取五篇美国高官所发表的相关内容的讲话稿和七篇从《外交事务》杂志上摘取下来的美国学者的文章,采用文本分析分类分析
本文采用以波伏瓦的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象征,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来探讨中产阶级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对此的不同
本文对汤亭亭小说的创作动机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在小说《女勇士》中,汤亭亭将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的民间佳话、宋代大将岳飞精忠报国的典故和三国时代骁勇善战的关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