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关怀是探讨在大族(规模大且力量强的血缘群体)缺失的社会,何种组织力量在牵引地方社会的运转.在关中众多水利系统中,本文选择了两个富有代表性的水系作为例子,泾惠渠和清惠渠.一般把前者称为"官渠",后者称为"民渠".不论是建设和管理,泾渠一直都是政府组织在起主导作用.但在某些时期,其基层管理也依赖了民间组织"水老会".清渠的主导性组织是跨地域的水利联合组织.另外,宗教组织也被深深卷入到民间的水事活动中.民间娱乐组织"社火"在对地方水利管理方面也起作一些象征性的作用.以关中"水利社会"作为个案,本文在结论部分讨论了两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一是明确提出"人类学观察汉人乡村社会的两种模式",即"宗族乡村"模式和"非宗族乡村"模式.目的是从亲属之远(beyond kinship)来重新认识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性.二是对多样性的中国乡村社会,试探性地建立一个解说框架,亦即本文的主题—"组织参与的力量性与缺失性替补".